發布時間:2023-10-11 17:26:1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電磁輻射測定,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電磁輻射 手機 辦公室 防護
中圖分類號:TL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105-02
電磁輻射是電磁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各種家用電器、輸電電線,辦公設備等等都會產生強度不等的電磁輻射。據研究,電磁輻射對人類具有六大危害:即可能是造成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能夠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影響人類的生殖系統,可導致兒童智力殘缺,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等。
本研究采用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研制的QX-3型電磁波輻射測試儀測試了常用手機的電磁輻射,以及辦公室、實驗室常見設備的電磁輻射,并據此提出相關的防護措施。
2 測量結果與討論
2.1 各種辦公設備和通訊設備在不同運行狀態中的電磁輻射強度
研究中以辦公室使用頻率較高的非液晶電腦顯示器、液晶顯示器、主機、鍵盤、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為研究對象,分別檢測開機、關機、工作、待機等各種狀態下的電磁輻射。檢測結果表明,非液晶顯示器和打印機顯示出較大的電磁輻射強度,尤其在開機和工作狀態,輻射范圍為和,在關機和待機過程中輻射范圍為和,;打印機開機的輻射范圍為,工作中輻射范圍為,在關機和待機狀態未檢出輻射量。其他設備在各種狀態均未檢測到電磁輻射量。
表1為不同手機型號在不同狀態下的電磁輻射檢測數據。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不同手機輻射量差別較大,除了通話中和待機狀態未檢出輻射之外,在開機、關機、撥號、接通電話瞬間、發短信、充電開關機、瀏覽網頁等狀態均檢測出不同的電磁輻射量,尤其在撥號和接通瞬間輻射量為最大。
2.2 實驗室各種儀器設備在不同運行狀態中的電子輻射強度
實驗室儀器設備的電磁輻射基本集中在超聲波清洗器、微波消解儀、電磁爐等,檢測部位包括正面、左側、右側、后側、正上方。結果發現,不同方位,實驗室儀器設備電磁輻射的檢測量不同。烘箱和離心機等設備未檢出輻射,對于常用的超聲波清洗器和電磁爐電磁輻射較大。
3 防護建議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了解有關電磁輻射常識,加強安全防范。如:嚴格按電器指示規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等。
(2)不要把實驗室儀器設備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當儀器設備暫停使用時,避免處于待機狀態,以免長時間產生輻射積累。
(3)各種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腦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 h離開一次,采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4)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把手機拿遠一點,等手機接通之后再拿近接聽,或者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5)電腦屏幕產生的輻射會導致人體皮膚干燥缺水,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導致皮膚癌,所以,在使用后及時洗臉。
(6)多食用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利于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賀.淺談電磁輻射與防護技術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1(35):100.
關鍵詞 電磁輻射;男性生殖系統;防治
[Abstract]Male infertility induced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ha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people, Testis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targent org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is paper , the impact of morphology, cell apoptosis, gene expression, secretion i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male infertility induced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電磁輻射是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在一定空間內傳播的物理現象。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廣播、電視、通訊、交通運輸及各種家用電器的普及,給人類帶來便利和益處的同時,其所產生的電磁輻射也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的的污染源之一。是電磁輻射敏感的靶器官,電磁輻射引起的男性生殖不育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本文就電磁輻射所致男性生殖不育的防治新進展綜述如下。
1. 流行病學資料
Gracia CR等[1]針對美國醫院來訪登記的男性不育患者及正常生育的男性運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方法,發現職業性暴露于射線與男性不育患者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其實,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人們已經開始關注電磁輻射對的損傷作用,隨后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調查,發現電磁輻射可以損傷男性生殖系統。Chia SE等[2]在對一個不育不孕治療中心的218名不育男性患者研究中,發現長期接觸微波輻射是導致男性生殖不育的重要因素。閻素文等[3]對來訪的424名雷達作業人員(實驗組)、204名對照組進行調查,發現實驗組在婚后的半年、1年自然受孕率分別為13.8%、39.8%,而對照組結果分別為31.3%、49.6%
婚后2年、3年后自然受孕率,實驗組為30.4%、12.5%,對照組為10.9%、6.1%,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實驗研究資料
2.1 電磁輻射對男性生殖系統形態學方面的影響
尉春華等[7]研究了高功率微波(HPM)輻射對大鼠病理形態變化特征:以功率密度分別為20mW/cm2、40mW/cm2的HPM輻照實驗組大鼠,輻照時間分別為1 min、5 min、10 min和20min。6h后發現,光鏡下與對照組相比,20mW/cm25min組開始出現輕度炎細胞浸潤及組織充血、水腫;10min組出現生精上皮細胞排列紊亂,畸形增多;20min組和40mW/cm21min組可見大鼠部分曲細精管管腔斷裂,生精細胞明顯壞死脫落。隨著輻射時間及功率密度的增加,上述病理改變加重。40mW/cm25min組部分曲細精管內幾乎無細胞,電鏡下從20mW/cm25min組開始出現超微結構的改變,10min組可見精原細胞水腫變性,20min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基底膜分層,斷裂。精原細胞凋亡增多,線粒體呈空泡化。 Lokhmatova SA [8]將大鼠暴露于3 GHz脈沖電磁輻射環境中,暴露時間為120d,功率密度0.25 W/cm2 2,2h/d,也發現曲細精管出現一系列病理性改變,120d后這些病理損害仍未恢復。任東青等[9]用頻率為2450MHz、功率密度為10MW/cm2的微波輻照小鼠,連續輻照時間分別為6d、12d、18d、30 min/d、60 min/d和90min/d,觀察小鼠體重、睪體比、數量和畸變率等指標的改變。結果顯示輻照組(30 min/d和90 min/d、連續12d組)小鼠體重較平行對照組(0min組)明顯下降(P
2.2電磁輻射對男性生殖系統細胞凋亡的影響
細胞凋亡是一種區別與細胞壞死的細胞死亡方式,電磁輻射亦可引起生殖細胞的凋亡。尉春華等[11]在研究高功率微波(HPM)輻照對大鼠生精細胞凋亡的影響中發現:以輻射功率密度為10 mW/cm2、20mW/cm2的HPM分別輻照大鼠5min、10min,輻照后6h、24h、48h、72h和5天取組織,應用原位末端標記技術(TUNEL)檢測各組凋亡細胞的情況。結果顯示10 mW/cm2-5min組、20mW/cm2-5min組的6h、24h、48h大鼠生殖細胞凋亡數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其中以10mW/cm2-5min組的6h凋亡細胞數量最多,達(161.27±5.90)個/5個曲細精管,而10 mW/cm2-10min組、20mW/cm2-10min組的72h和5天凋亡細胞數量與對照組間無差別(P>0.05)。現已認識到細胞凋亡是由特殊的死亡信號激活Caspases(即白細胞介素1-β轉換酶家族蛋白酶)化蛋白溶解系統而產生的。其中Caspase-3是細胞凋亡蛋白酶級聯反應的必經之路,Caspase-3在誘因下被激活,最終導致胞質、胞核及細胞骨架的重要蛋白質降解失活。季惠翔等[12]在一項免疫組化研究中發現,經90mW/cm2、65mW/cm2微波輻照后,隨著時間增加,小鼠組織中Caspase-3蛋白陽性細胞數與對照組相比有升高的趨勢,均于24h達到高峰,而且90mW/cm2組升高的程度高于65mW/cm2組。
2.3電磁輻射對男性生殖系統基因表達的影響
電磁輻射對男性生殖系統的影響中,基因方面的研究較少,甚至頗有爭議。鐘敏等[13]運用RT-PCR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研究了微波暴露后大鼠組織類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調節蛋白(StAR)、細胞色素P450膽固醇側鏈裂解酶(P450scc)mRNA表達的變化和對睪酮分泌的影響,結果發現:微波暴露后3h,觀測到雄性大鼠CLP明顯延長(p<0.01),CP明顯減少(p<0.01),在觀測的72h內,大鼠的都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血清睪酮含量和組織StAR、P450scc mRNA變化有一致性,即在微波暴露后3h,分別較對照組降低83.1%、57.3%、53.6%(p<0.01),6h略有回升,但仍明顯低于對照組,24h恢復到正常水平,72h再次出現降低,分別較對照組降低57.6%、39.5%、53.5%(p<0.01)。另有報道提出不同的看法。Heredia-Rojas等[14]將小鼠暴露于相同輻射密度、輻射強度的電磁場中,對其進行不同時間的照射,第一組:照射72h;第二組:照射8h/d,10d;第三組:照射72h,加5mg/kg絲裂霉素-C(Mitomycin-C)。研究發現輻射對精母細胞減數分裂染色體畸變和形態均無明顯影響。目前對于電磁輻射在基因方面影響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非生殖細胞,對電磁輻射可能產生的點突變或DNA改變(包括DNA斷裂、染色體畸變、微核形成等)進行研究發現,其陰性和陽性結果并存[15]。國外有人提出,在DNA修復中,雙鏈斷裂要比單鏈斷裂復雜,電磁輻射引起的DNA斷裂可能主要是雙鏈斷裂,更易引起細胞死亡[16]。
2.4電磁輻射對男性生殖系統激素方面的影響
目前對于電磁輻射在男性生殖系統激素方面影響的研究也很多。周文等[17]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別測定電磁輻射后3h、6h、24h、72h及對照組大鼠血清T含量,并通過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測定大鼠各組組織中細胞色素P450膽固醇側鏈裂解酶(P450scc)mRNA水平。結果發現無屏蔽輻射組照射后3h血清T含量和P450scc mRNA水平分別較對照組降低83.9%、56.9%;均P<0.01,6h后分別較對照組降低60.1%,56.1%,均P<0.01;采用銅絲網全身屏蔽后,血清T和組織P450scc mRNA表達均未見明顯變化。鐘敏等[18]亦做過似的研究,對Wistar大鼠進行輻射并觀測大鼠,以撲捉潛伏期(capture latent period, CLP)和撲捉次數(capture times, CT)作為判別指標;采用RT-PCR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分別測定微波輻射后3h,6h,24h,72h組織中StAR,P450sccmRNA水平及血清肇酮含量。結果發現,輻射后3h,觀測到雄性大鼠CLP明顯延長(P
3.電磁輻射所致男性生殖不育的防治
國內外報道關于電磁輻射所致男性不育的防護和治療較少。中醫證候辨證論治在男性生殖不育中有獨特的優勢,趙尚華[20]主編的21世紀課程教材《中醫外科學》將男性不育癥分為七個證型,即腎陽虧虛證,用補腎壯陽、生精種子之法,應用右歸丸治之;腎陰虧虛證,用滋陰補腎、生精種子之法,應用左歸丸治之;氣血兩虛證,用補氣養血、生精育麟,應用毓麟珠治之;肝瘀血虛證,用疏肝解郁、化瘀通絡之法,應用開郁種玉湯治之;痰濕內蘊證,用燥濕化痰通絡之法,應用蒼附導痰湯治之;肝經濕熱證,用疏肝利膽、清熱利濕之法,應用龍膽瀉肝丸治之;沖任虛損證,用調理沖任、補血養精之法,應用補天育麟丹治之。臨床中應用中醫藥治療微波輻射引起的男性生殖功能障礙,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畢煥洲[21]等選擇微波輻射引起的男性生殖功能障礙患者7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30例,口服五子衍宗丸;治療組40例,口服四海護精方,療程3個月。兩組都能改善患者的質量,總有效率分別為66.67和92.25,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4.展望
隨著電磁輻射的廣泛應用,人類已經認識到電磁輻射對男性生殖健康所帶來的危害,本文從電磁輻射所致的男性生殖系統形態學、細胞凋亡、基因表達、激素分泌等方面的影響及防治進行綜述,研究人員已經在電磁輻射所致男性生殖不育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以中醫、中藥結合治療效果顯著,這對過去運用睪酮激素治療男性不育開辟了新的治療和預防方向,但由于研究中暴露條件、物理參數、實驗對象、監測指標等方面的差異,獲得的結果不同,這需要科研人員更進一步的在損傷機制、診斷指標、防護標準等方面進行研究,同時結合中西醫治療所取得的的成果,在電磁輻射引起男性生殖不育的治療和預防中開辟新的領域,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Gracia CR, Sammel MD, Coutifaris C, et al.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nd male infertility[J]. Am J Epidemiol, 2005, 162 (8) : 729-733.
[3]Chia SE,Tay SK. Occupational risk for male infertility: a case-con-trol study of 218 infertile and 227 fertile men[J]. J Occup Environ Med,2001,43(11):946-951.
[3]閻素文,湯潔,張寧,等.低強度微波輻射環境對男性生殖健康的影響[J].醫學雜志,2005,30(1):77-78.
[4]王桂珍,王海燕,狄妙香,等.微波和高頻輻射對男工生殖機能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1,33(6):564-565.
[5]丁曉萍,湯潔,王良喜,等.微波輻射對人形態學影響的研究[Jl.中國公共衛生,2003,19(11):1331一1332.
[6]Sun YL, Zhou WJ, Wu JQ, et al. Does exposure to computers affeet the routineparameters of semen quality? [J].Asian J Andro l, 2005, 7(3) :263-266.
[7]尉春華,楊瑛,李東紅,等.高功率微波輻照對大鼠形態和超微結構的影響[J].預防醫學雜志,2004,22(5):331-334.
[8]Lokhmatova SA. The effect of low-intensity prolonged impulse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in the UHF range on the testes and the appendages of the testis in rats[J].Radiats Biol Radioecol,1994,34(2):279-285.
[9]任東青,楊文清,曾桂英,等.2450MHz微波輻照對雄性小鼠生殖系統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2,6(6):822-823.
[10]王水明,王德文,彭瑞云,等.電磁脈沖輻射對小鼠結構的影響[J].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2003,27(2):118-120.
[11]尉春華,姚元慶,楊瑛,等.高功率微波輻照后大鼠生精細胞凋亡的變化[J].中華男科學,2004,10(6):407-410.
[12]季惠翔,宋波,張家華,等. 微波照射后小鼠損傷及凋亡的研究[J].重慶醫學,2009,38(21):2680-2682.
[13]鐘敏,周文,余爭平,等.微波輻射對大鼠睪StAR、P450scc基因表達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5):545-547.
[14] Heredia-Rojas JA, Caballero -Hern andez DE, Rodriguez-de la Fuente AO, et al.Lack of alterations on meiotic chromosom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male germ cells in mice exposed to a 60 Hz and 2.0 mT magnetic field[J].Bioelectromagnetics, 2004, 25(1):63-68.
[15]丁國蓮.極低頻電磁場對生殖細胞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的進展[J].國外醫學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分冊,2007,26(1):11-14.
[16]Crumpton MJ, Collins AR. Are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notoxic [J]? DNA Repair, 2004, 3(10):1385-1387.
[17]周文,王虛步,楊進清,等.電磁輻射對大鼠P450scc mRNA表達及睪酮合成的影響和防護[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5,11(4):269-271.
[18]鐘敏,周文,徐爭平,等.微波輻射對大鼠StAR、P450scc基因表達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5):545-547.
[19]Juutilainen J, Stevens RG, Anderson LE, et al. Noetural 6-hydrosymelatonin sulfate excretion in female workers exposed to magnetic fields[J]. J Pineas Res, 2000, 28(2):97-104.
[20] 趙尚華,艾儒棣,賀菊喬,等. 中醫外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8-211.
[21]畢煥洲.四海護精方治療微波輻射性男性生殖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中國性科學,2009,18(10):9-11.
【關鍵詞】 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大鼠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for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on ra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EMF) for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HVTL) on rats.Methods Rats were exposed to EMF imitated for HVTL. Electrocardiogram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were measured. The organic structure of lung and spermary were observed and phosphorylations of STAT3 were detected in spleen cells. Meanwhile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of blood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r-stat3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number of white cells were remarkably improved. And the intension of peak in FTIR of haematoglobin was changed. The organic structure of lung and spermary were abnormal. Conclusion The EMF of HVTL could bring the intensifying effect on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blood system and productive system of rats, respectively.
【Key words】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rats
隨著國家工業化程度的發展,高壓輸電線和各種電視臺、電臺等輻射的大量低頻電磁波,使人們不同程度的受這種電磁輻射的影響。這些電磁輻射攜帶有極高的電磁能量和具有強大的電磁力,它會對周圍的人和動物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改變生物的電磁特性,影響生物的生理健康和生物功能。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對人體影響的程度和產生 的生物效應是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1~3]。我們通過測試對活體動物的宏觀生物特性及微觀生物結構在高壓輸電線照射后的變化來研究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對大鼠的影響,以探索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的生物效應及其作用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高壓輸電線輻射系統
我們測試了高壓輸電線電磁場在距離地面1.6~2.3m的場強分布大約是3500~4000v/m和0.1~0.01高斯左右,據此在實驗室建立了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的模擬系統,電場為3700~4000v/m,磁場為0.1~0.08高斯。
1.2 動物分組與飼養
取32只Wistar大鼠(購自四川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12~14周齡,雌雄各半,分開飼養),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雌雄大鼠各8只)經電磁輻射模擬系統照射,對照組未被照射,同條件飼養400天。
1.3 STAT3的磷酸化
大鼠經頸椎脫臼處死后,速取脾臟,勻漿制成細胞懸液,取4×106個細胞懸浮于PBS溶液中,分為兩組,一組加入適當劑量IL-2進行刺激, 另一組未加入IL-2。每管中加入含有蛋白酶抑制劑的細胞裂解液,離心收集上清,上清加入上樣孔,進行8%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用槽式轉膜儀將蛋白質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 該膜用含5%BSA的TBST封閉液,然后加入抗酪氨酸磷酸化的單克隆抗體與膜蛋白結合,TBST洗膜,先后加入生物素化羊抗鼠IgG和辣根酶標記鏈親合素結合,洗膜后用DAB顯色。圖像經Smartview 2002生物電泳圖像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1.4 心電圖、血液生化及血常規指標和血液中血紅蛋白結構的測定
大鼠用烏拉坦腹腔麻醉后,取大鼠仰位,將針電極分別刺入其四肢皮下, 用心電圖機記錄標準導聯的心電圖,測定大鼠心率、各波振幅和各波間期等參數。連續測量5次,求出平均值, 數據以(x±s)表示,心電圖值均數采用t檢驗統計分析。大鼠從股動脈處取血,不加抗凝劑,靜置30min,離心取血清;加肝素抗凝后取全血測試白細胞數、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含量;用全自動生化儀對肝、腎功能的部分生化指標進行血清測定; 大鼠血液經肝素鈉抗凝, 裂解大鼠RBC, 離心,保留血紅蛋白上清液,調節血紅蛋白溶液pH接近中性;往血紅蛋白上清液內加中性鹽硫酸胺,至出現硫酸胺結晶止,再用鹽析法,提純出濃度較高的血紅蛋白, 進行紅外吸收光譜的測定。
1.5 肺、腎組織和大鼠的顯微結構觀測
取肺組織、腎臟組織以10%冷甲醛固定,經水洗、梯度酒精脫水、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光鏡進行形態學觀察;同時取出,一部分樣品經甲醛固定,石蠟包埋, 染色后光鏡觀察;另一部分經戊二醛、四氧化鋨再固定,丙酮逐級脫水并包埋,作半薄切片光學定位,超薄切片醋酸鈾及枸椽酸鉛雙重染色,顯微鏡觀察對照組和輻照組的初級次級精母細胞。
1.6 肌肉組織肌電圖的檢測
大鼠用烏拉坦腹腔麻醉,俯臥位固定,于股二頭肌、臀大肌與股外側肌間暴露并游離雙側坐骨神經2 cm 左右(閉孔下0.5~0.8cm至膝上0.5~0.8cm), 用自制雙極電極刺激坐骨神經,電極置入腓腸肌中,用0.2s,電壓為0.8mV的脈沖方波刺激,記錄肌肉復合電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的潛伏期、波幅大小,取其平均值。
1.7 大鼠腦電圖的測量和大鼠記憶能力的測試
大鼠用烏拉坦腹腔麻醉后,在耳部、兩眼連線的中點和兩耳連線的中點分別插入針電極,記錄腦電圖形態,并計算腦電圖各波頻率所占的相對百分比。并剝離大鼠腦組織,取出其額葉以冷甲醛固定,石蠟切片,采用多次掃描疊加平均,測量大鼠額葉細胞的透射光譜。同時用水迷宮跟蹤分析系統測試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在迷宮水池中加入牛奶至乳白色,使大鼠不易憑視覺發現站臺(目標)。實驗之前連續訓練3天,每天2次,訓練方法為讓大鼠在站臺站立2min,然后引導尋找站臺1次,最后自由尋找站臺2min;實驗時,將大鼠從站臺所在象限之外的任一象限邊緣1/2弧度處頭朝池壁放入池中,記錄從入池到找到站臺所需時間參數。
2 結果
2.1 本實驗檢測了有無IL-2刺激時實驗組與對照組細胞內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 如圖1所示。結果表明,無IL-2刺激時,兩者細胞磷酸化STAT3無明顯差異。 經IL-2誘導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細胞p-STAT3均有增加,但實驗組細胞p-STAT3增加速率高于對照組細胞,兩者p-STAT3含量差異有顯著性(P<0.05)。我們還檢測到IL-2刺激時實驗組和對照組脾臟細胞總蛋白的紅外光譜圖有一定差異, 實驗組出現新的吸收峰,并且主要吸收峰的強度增強。
2.2 實驗測得的大鼠心電圖各個心電指標 如表1所示。實驗組大鼠與對照組大鼠相比較心動周期延長(P<0.01),心率變短(P<0.01),T波峰峰值加大(P<0.05),T波時程延長(P<0.05),P波時程延長(P<0.05),QRS時程變化不大(P>0.05),QRS峰值變化不大(P>0.05),QT間期變化不大(P>0.05),PR周期變化不大(P>0.05),P波峰值變化不大(P>0.05)。同時,實驗組的大多數生化和血常規指標較對照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ALT(谷丙轉氨酶)含量升高較為明顯(P<0.05);實驗組的白細胞數顯著多于對照組的(P<0.01)。我們還檢測到血紅蛋白的紅外光譜圖中部分吸收峰位置有所改變,8個明顯的峰值中有4個峰值發生了頻率的紅移,1個峰值發生了頻率的藍移,其余保持不變。在3200~3500 cm-1范圍內,實驗組新增加5個峰值,并且實驗組吸收峰強度明顯減少(如圖2所示)。
表1 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對大鼠心電參數的影響 (略) 注:P<0.05,#P<0.01 表2 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對大鼠生化及血常規指標的影響 (略) 注: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TP(總蛋白)、ALB(白蛋白)、TB(總膽紅素)、DB(直接膽紅素)、IB(間接膽紅素)、CLO(球蛋白)、A/C(白球比)、BUN(尿素氮),*P<0.05;#P<0.01
2.3 肺、腎組織和大鼠的顯微結構觀測 得知,實驗組大鼠(25%)肺組織嚴重的異常(如圖3),肺膜表面能見3~5mm灰白結晶,高出表面, 截面灰白,質地中等,均勻。切片觀察發現細支氣管腔內見多量的炎性滲出和一些細菌團; 大部分肺泡腔水腫、出血以及炎細胞滲出,以中性細胞居多。可見多灶性小膿腫形成,肺泡隔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明顯,伴有炎細胞侵入; 部分區域肺組織結構大部分消失,在細支氣管周圍可見大量異型淋巴細胞彌漫浸潤,取代大量正常肺組織細胞; 這些異型淋巴細胞易見凋亡或壞死。同時發現腎組織細胞數無明顯增加,腎小球、腎間質未見明顯差異,腎小球結構清晰,但部分實驗組大鼠腎小球體積略增大,部分腎小管上皮細胞水變性,少數腎小管內可見蛋白管型,間質小細胞充血等。另外,我們還檢測到實驗組大鼠間質細胞內小血管充血,生精細胞略減少;電鏡下可見部分實驗組大鼠間質細胞存在線粒體腫脹及染色體邊集現象,有少量精母細胞及細胞內線粒體腫脹、嵴變短或消失; 但是,對照組精母細胞的細胞器和細胞核的形態結構基本正常、線粒體及其內部結構清晰可見(如圖4和5所示)。紅外光譜檢測得出實驗組肺組織譜圖出現新的吸收峰且吸收強度明顯減弱; 腎臟組織紅外吸收峰峰位值沒有移動,但是峰強度發生改變; 同時還測出大鼠卵巢和的紅外吸收光譜的吸收峰位置和峰強度都有一定改變。
2.4 所測得的大鼠肌肉復合電位(CMAP)的結果 見表3。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大鼠CMAP潛伏期較對照組大鼠差異沒有顯著性,但是其波幅卻較對照組大鼠顯著性降低(P<0.05)。這表明高壓電磁場可能誘發神經組織產生電活動,使神經元去極化和復極化的程度減少,從而降低神經電傳導的能力,使神經興奮性明顯減低。表3 高壓電磁場對大鼠肌電的影響(略) 注:P<0.05
2.5 大鼠Morris水迷宮成績測試結果 我們檢測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大鼠腦電圖的δ、θ、α和β頻段相對功率值差別不是很明顯; 腦組織的紅外吸收譜顯示實驗組在2345.40cm-1附近存在一個新的強吸收峰。水迷宮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組大鼠找到目標的學習記憶時間大于對照組(P<0. 05)(如表4),表明大鼠在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后,學習記憶能力顯著降低。表4 大鼠Morris水迷宮成績測試結果(略)
3 討論
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對周圍的人和動物產生的影響及其生物效應一直以來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近十多年來相關研究得到一些結果,但整體看來并沒有進行過比較系統的研究和測試。基于上述情況,我們研究了生物系統微觀結構的改變,生物組織電磁特性的變化和由它所產生的生物醫學效應等問題,來探索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對人和動物的影響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本研究結果發現,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通過活化STAT3的磷酸化過程, 從而對JAK-STAT細胞信號轉導途徑產生影響; 結合脾臟細胞總蛋白紅外光譜的改變可推測出,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引起與JAK-STAT途徑相關蛋白質的結構和構象的改變, 進一步影響了STAT3的磷酸化過程。同時,我們得出長時間高壓電磁環境使大鼠心電圖中P波時程顯著延長, 這表明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使興奮由竇房結沿特殊傳導系統(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氏纖維) 傳到兩側心室肌的過程中,其傳導速度變慢; 同時對大鼠心房肌細胞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T波持續時間延長和峰值顯著增高, 這揭示當心房肌細胞和自律組織細胞因長時間高壓電磁場輻射而產生影響,即處于心肌組織學退化期時,心室肌細胞尚處于功能代償期,甚至許多細胞還處于功能代償性增強期。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也引起了血液系統中血液成分含量變化, 以及大鼠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的改變; 并且對肺腎和的組織結構以及學習記憶能力都有作用。由此,我們認識到高壓輸電線的電磁輻射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對大鼠細胞信號轉導過程,血液系統和生殖系統以及學習記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龐小峰.生物電磁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45-198.
2 劉亞寧.電磁生物效應.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67-187.
【關鍵詞】 高壓輸電;電磁輻射;人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
Properties of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of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its influence on human health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of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on human body.Methods The distributions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generated by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110kV and 220kV were measure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o 1400 inhabitants near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in Hubei, Hunan and Jiangxi, etc, were made. Som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mong those people who have been living beside transformer substations for a long time and who live far away from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systems.Results The intensity of electric filed of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ranged from 7000V/m to 300V/m while magnetic filed from 0.1 Gauss to 0.01 Gaus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decreased quickly with increasing of distance from the transmission lines. The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of the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can really influence health of human body, especially for men,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epidemiology in Beijing, Sichuan and Hunan etc.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ose who were exposed to transformer substations for a long time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eople who lived far away from transformer substations.Conclusion The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of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might cause some influence in human body at different degree.
【Key words】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health of human body;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隨著國家工業化程度的發展,高壓輸電線路和各種電視臺、電臺、微波輻射臺及變電站布滿了我們生活的空間,特別在城市地區更是如此。這些高壓輸電線路、電臺和電視臺向我們生活空間輻射了大量的低頻電磁波,幾乎使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都不同程度的受這種電磁輻射的影響,在高壓輸電線路、電臺和電視臺附近的人們,受到輻照的時間特別長,強度特別大。由于這些電磁輻射都攜帶有極高的電磁能量和具有強大的電磁力,它必然對周圍的人和動物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改變生物的電磁特性,影響生物的生理健康和生物功能。這種影響的程度和產生的生物效應和疾病一直以來引起人們的懷疑,但是并沒有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測試。我們查閱了最近十多年來相關研究的資料,雖然有些人做過一些高壓輸電線路生物醫學效應測試,但是由于測試的部位不同,所用方法的差別,儀器精確程度的不同,并且大多數在宏觀層次上做零星的測試,所得的結果相當分散,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此,高壓輸電線路對人體是否有影響引起了長期的爭論,沒有一個定性的結論。至此,國家關于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的標準長期不能出臺,雖然有些行政部門已提出了一些標準,但很快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對而不能實施。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充分說服力的實驗證據來證明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構成了實際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在高壓電輸送比較集中的三峽、四川和貴州等地區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主要針對生活在高壓輸電線路附近的人群和遠離輸電線的同一地區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的人的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生殖系統和聽力、視覺系統、內臟器官等的狀況進行調查。并對長期生活在變電站附近的居民與生活在同地區,遠離高壓輸電線路的居民進行生理指標的檢測。從這些指標我們看出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確實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周圍電磁輻射強度分布 在北京和成都、華陽的高壓變電站和空曠的高壓輸電區(220kV和110kV的高壓輸電線路),用電磁場測試儀測量了從離高壓輸電線路大約1.5m到地面范圍內的電場和磁場的分布情況。
1.2 高壓輸電線路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調查 為了研究高壓輸電線路對人體的長期效應,我們分別在湖北三峽地區、湖南、江西、四川、貴州、北京等地對居住在高壓輸電線路附近的1400多人進行了調查;對遠離高壓輸電線路的800多居民也進行了對比調查。主要調查了以下幾個方面:神經系統癥狀、皮膚及附屬器官疾病癥狀、循環系統疾病癥狀、消化系統疾病癥狀、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癥狀、血液系統疾病癥狀、內分泌系統疾病癥狀和眼耳鼻喉疾病癥狀等。
1.3 高壓輸電線路對腦電、心電、肌電和血常規指標等生理狀態影響 對長期居住在變電站附近的人員隨機選擇了13名居民(作為實驗組),進行心電圖、血常規、肌電及腦電的測定,同時對遠離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的人群隨機選擇了10名相同年齡段人(作為對照組),進行相同指標的測定。
2 結果
2.1 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周圍電磁輻射強度分布 實驗測得220V和110V高壓輸電線路以及變電站周圍電場強度值大約從7000V/m變化到300V/m,其磁場強度值大約從0.1高斯變到0.01高斯左右,同時,我們發現高壓輸電線路的電磁場輻射強度隨著距離的增大而迅速減少。我們測量了高壓輸電線路正下方、距離地面1.6m到2.3m電磁場場強分布大約是3500~4100V/m和0.1~0.09高斯左右。
2.2 高壓輸電線路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調查 對1375份和789份有效的調查表統計后表明高壓輸電線路的電磁輻射主要引起神經系統疾病,其中神經系統患病率64.7%,皮膚及附屬器官疾病患病率19.2%,循環系統疾病患病率17.1%,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22.7%,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患病率7.4%,血液系統疾病患病率19.9%,內分泌系統疾病患病率14.5%,眼耳鼻喉疾病患病率31.6%。在所有神經系統疾病中眩暈、頭痛、頭昏、困倦、乏力、失眠、入睡困難、多夢、煩躁、易發怒、健忘、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較為明顯,已達到總數的10%以上,其中記憶力衰退達20.5%。另外,皮膚及附屬器官疾病中經常發作的有瘙癢和毛發脫落,其中毛發脫落患病達10.1%;在循環系統疾病中心悸和高血壓較突出,高血壓占7.15%;在消化系統疾病中厭食和便秘較高,便秘達9.78%;在泌尿生殖系統中尿頻和性功能減退發病率較高,尿頻達2.86%;在血液循環系統中貧血和高脂血癥較為明顯,貧血達14.62%;在內分泌系統疾病中多汗較為顯著,占到13.95%;在眼耳鼻喉疾病中視力減退和流淚、耳鳴較明顯,視力減退達19.65%。我們也對不同血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人患病情況進行了分類統計和對照。其中不同血型間患病癥狀和比率并無明顯差異,男女性別間患病情況和比率也很相近,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患病率逐漸增加。關于不同血型人在電磁輻射作用下患病情況(作為輻照組)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血型電磁輻射患病癥狀百分比對比(注:圖中標注與表1相同)(略)
我們在湖北的三峽地區、湖南、江西、四川、貴州、北京等地遠離高壓輸電線路的800多居民(即對照組)對上述問題也進行了同樣的詢問對比調查。通過輻照組和對照組對比分析,發現女性受高壓輸電線路的影響相對較小,只有視力減退有所增高;而男性受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的影響相對較大,在神經系統方面的困倦,記憶力衰退,皮膚及附屬器官疾病中毛發脫落,血液循環系統中的貧血,在內分泌系統疾病中的多汗,眼耳鼻喉疾病中視力減退等癥狀都有顯著高于對照組,其對比結果見表1及圖2;而從總體分析記憶力衰退,多汗及視力減退等癥狀要高于對照組。從上面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到高壓輸電線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絕對不能忽視。同時我們從電磁場對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和生殖系統在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照射大鼠1年以后的變化進行了生物學、生理學、生物物理學和生物醫學等檢查,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對比發現高壓輸電線路確實對這些系統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改變[1],并對這些系統的分子結構進行觀測,也發現了相應的變化,從而使我們得出結論,高壓輸電線路確實對人體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長期居住在高壓傳輸線附近,這種影響不可忽視。
表1 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輻照組與對照組男性患病百分比對比 (略)
注:s-male表示實驗組男性;d-male表示對照組男性。1~1眩暈,1~2 頭痛, 1~3 頭昏, 1~4 困倦,1~5 乏力,1~6 失眠, 1~7入睡困難,1~8 多夢,1~9 煩躁, 1~10 驚恐, 1~11緊張, 1~12 易發怒, 1~13 抑郁, 1~14 焦慮, 1~15 多疑, 1~16 健忘,1~17 記憶力衰退, 1~18 注意力不集中, 1~19 心神不定,1~20 喜怒無常, 1~21 坐臥不安;
2~1 紅斑, 2~2 丘疹,2~3 風團,2~4 水皰,2~5 膿包, 2~6 紫癜, 2~7 瘙癢, 2~8 毛發脫落;
3~1 心悸, 3~2 心律失常, 3~3 高血壓, 3~4 冠心病;
4~1 厭食, 4~2 惡心、嘔吐, 4~3 便秘, 4~4 慢性腹瀉, 4~5慢性腹痛, 4~6 黃疸,4~7 肝腫大,4~8 脾腫大, 4~9 膽囊炎;
5~1 尿頻, 5~2 排尿困難, 5~3 尿失禁, 5~4 遺尿, 5~5 血尿, 5~6 男性不育,5~7 女性不育, 5~8 性功能減退;
6~1 貧血, 6~2 出血傾向, 6~3 血小板減少, 6~4 白細胞減少,6~5 淋巴結腫大, 6~6 高血脂, 6~7 高血粘 ;
7~1 甲狀腺腫大, 7~2 乳腺腫塊, 7~3 多汗;
8~1 結膜炎, 8~2 流淚, 8~3 視力減退,8~4 耳鳴,8~5 咽痛,8~6 咽部異物感,8~7 聲音嘶啞
圖2 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輻照組與對照組男性患病百分比對比(注:圖中標注與表1相同)(略)
2.3 腦電、心電、肌電和血常規指標等生理狀態
2.3.1 腦電 見圖3。圖3表示了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腦電具體結果。圖中PSD是腦電功率譜。從圖中可以看出生活在變電站附近的人群的腦電圖中α波段(8~13Hz)和θ波段(1~3.5Hz)普遍高于正常人群。如我們所知,人在清醒、安靜和閉眼時出現α波,波的振幅越大,表示上述狀態腦的興奮度越高;θ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和大腦有器質性病變時出現,它的振幅越高,表示腦組織的上述狀態更加明顯。從這個結果我們看到高壓輸電線路的電磁輻射對腦組織的影響確實不能忽視。雖然我們不能和某種疾病掛鉤,但這種影響確實存在,其影響的程度,有待今后做定量的分析和廣泛的研究。但我們應該指出,在θ波中可能包括環境噪聲的成分。
2.3.2 心電 結果顯示實驗組有23.1%的人心電圖異常,7.7%的人為邊緣心電圖;對照組有20%的人心電圖異常,10%為邊緣心電圖。用正常病例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二者對比顯示, 居住于變電站附近受電磁輻射影響的居民其心電圖異常率稍高于遠離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的居民。
2.3.3 人體肌電測量 測定了生活在高壓輸電線路附近和遠離人群的肌電, 隨機選擇13名人員作為實驗組,采用求統計平均值方法分析了實驗組人群肌電的區域時間、最大值、峰值及兩點差值并較對照組人群(隨機選擇10名人員)的結果作比較(見表2),發現兩者沒有明顯差別(P>0.05),但是對于最小值與對照組人群比較,發現實驗組的值顯著增大(P
2.3.4 血常規 從血常規指標來看,實驗組有23.1%的人的血常規部分指標異常,對照組有20%的人部分指標異常。但實驗組指標異常主要是血相倒置及紅細胞數、血紅蛋白數同時偏低狀況顯著,人體已有一些病癥出現;而對照組指標異常主要是白細胞數相對偏低,但仍比實驗組的相對值高。在一定程度上這表明變電站電磁輻射可能對人體血液指標有一定的影響。
圖3 生活在變電站附近生活的人群和正常人群的腦電圖的比較(略)
a. Center PSD: 腦頂葉 PSD; b. Occipital PSD: 腦枕葉 PSD;c. Left Temp PSD: 腦左顳葉 PSD; d. Right Temp PSD: 腦右顳葉 PSD---abn: 居住在變電站附近人群的結果; -Nor: 正常人群結果
表2 高壓工頻電磁場對人體肌電的影響(略)
3 討論
從總結以上的流行病的調查和生活在高壓輸電線路附近人群與遠離它的正常人群的部分生理指標的測試結果,我們發現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人體眾多生理指標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記憶力衰退、心神不定、慢性腹瀉、貧血、高血脂、聲音嘶啞等癥狀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而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等癥狀的發生率相對較低,這也與很多文獻關于電磁輻射使人體白細胞數目增加的報道相符[2,3]。另外高壓輸電線路的電磁輻射對女性的影響相對較小,對男性的記憶力和毛發的脫落、貧血、多汗及眼鼻喉疾病的產生都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不同血型間患病的差異并不明顯;實驗組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人的肌電、腦電和心電都有不同的增多,因此我們得出高壓輸電線路的電磁輻射對男性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龐小峰.生物電磁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45-198.
關鍵字:家用電器、電磁輻射、預防
【分類號】F426.6
眾所周知,F在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都已經進入了電氣時代,因此民眾對于家用電器需求也就越來越高,隨著人們生活中家用電器設備數量和種類的增加,這些電器在使用的時候就存在很大的隱患,它們發出的電磁輻射在無形中危害了人體的健康。因為這些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它們雖然是無形的輻射,但是長期積累以后對人體危害很大。家用電器作為人們生活中經常需要用到的,它們在使用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被注意,特別是手機這種最普遍的電器產品,它需要被人們最合理的使用,這樣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針對家用電器輻射的分析和對人體的危害下文我們已經作出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預防措施。
一、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
對于電磁輻射來說,我們每個人既陌生又熟悉,對于它來講,它是以無形傳遞的方式進入人體,干擾人體器官的正常運行。也就是說高頻電磁波進入人體的時候,它們會對人體內非同相位的器官產生影響,而且產生的電磁波越高,它穿過人體時就會影響人體內越多的相位,對于人體危害越大。就比如對于人們經常使用的手機來說,它的頻率是1.8GHz,波長達到了15厘米,因此它發射出來的電磁波經過人體內時就會使得人體內很多的相位受影響,長期如此人體就會受到侵害,從而產生各種健康問題。而對于平常人們使用的交流電來說,它們的頻率僅僅50赫茲,波長只有6000千米,因此它們的電磁波進入人體時只會干擾人體內的一個相位,而且它的強度比較小,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影響。從大體上來講,電磁波對人體的輻射包括兩種:軀體熱效應和神經效應。
(一)、軀體熱效應:對于人體器官來說,它有70%是由水構成的,因此一個健康的機體它可以自己調節體內水分的平衡和熱量,而當電磁波輻射人體的時候,就會使人體內部的水分子和電磁波產生相互的摩擦。摩擦過后體內熱量就會上升,而這部分上升的熱量一旦超過人體所能自動調節的溫度,那么人體溫度就會出現不平衡,人體器官的各種活動就會出現混亂,從而讓軀體出現各種疾病,這就是所謂的熱效應。
(二)、神經效應:我們學過物理都知道,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場,我們每個人在地球上生活都必定會受到電磁場的影響,當然了這種影響是很微弱的,人體的器官在這個微弱的電磁場的作用下健康運行,但是它們一受到其他電磁波的影響,就會出現混亂,破壞人的神經系統,這就是神經效應。
二、常見電器設備的電磁輻射分析
(一)、微波爐、電視機等家用電器
微波爐是現代居民最常使用的一種電器產品,它方便了人們加熱食品,受到人們喜愛,它是通過封閉式加熱來進行工作的,給人體造成的主要是熱效應,家用微波爐采用2.4GHz主頻,它在對食物進行封閉式加熱,食物內的水分子受到這種強電磁波輻射后產生大量摩擦而變熱,同樣的方式,如果密封不嚴密,微波爐泄漏的微波能量也能使人體內的水分子變熱,影響到人體的健康。經測試,微波爐門中央0.05m處,其電磁波大小達到30.14μW/ c m2,到1m外便衰減到0.41μW/c m2。因此如果在加熱食品的過程中不能被全面封閉就會釋放出電磁波影響人體健康。
(二)、電腦、無線路由器、手機、基站等通信設備
我們大家都知道電腦是一個內部構造比較復雜的電器設備,它發射電磁波的部件有很多,那些都會造成人體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電腦的放置稍微遠離人睡覺休息的地方。隨著社會的發展,無線路由器也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它主要是通過發射無線電波來讓人們使用,因此在它發射無線電波的時候電磁波輻射也會增加,我們要注意安裝的時候盡量放置在客廳等地方。手機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人們出行生活的一種必備產品,它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它對人體的輻射也可以說是最大的,有研究證實,使用手機時,會有40%至60%的輻射量直接滲透到腦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并在腦中形成累積。而腦細胞由神經元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神經元細胞受到輻射加熱會死亡,這時膠質細胞就會增殖,從而形成腫瘤。嚴重的還會產生癌變。 四、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
(一)、避免同時使用多種電器產品。
對于家用電器造成的輻射,我們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因此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預防,特別是對于家用電器使用較多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在家中擺放電器的時候不能過于集中,要把它們分開擺放,而且不使用的時候最好不要給它們通電。另外,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多個電器同時使用,可以分開來使用,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電磁波的輻射。
(二)、減少電磁輻射載體的影響。
為了減少電磁輻射,我們必須要經常對室內進行通風換氣,這是減少電磁波輻射的關鍵,特別是在剛剛使用完家用電器后,一定要及時打開窗戶或者排風扇,從而保證室內的空氣流動。另外,保持室內整潔也是防輻射的關鍵,灰塵是電磁傳遞的主要載體,因此,在使用完畢電器以后,如果空氣中有灰塵,那么那些電磁就會附著在灰塵里,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室內通風,并經常擦拭電器上的灰塵,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預防電磁輻射疾病。
(三)、注意飲食調節
預防電磁輻射還有一個就是要注意飲食的平衡,在日常生活飲食搭配中,一定要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產品,比如胡蘿卜,西紅柿等,都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減少電磁輻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