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6 08:27:4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村道路管護制度,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X鎮農村基礎設施管護運營按照“政府主導、群眾主體,誰受益、誰維護”的總體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錢管、有機制管的“三個有”;突出明確管護范圍、明確管護權屬、明確管護標準、明確管護資金、明確管護責任等“五個明確”;創新專業管護、市場化管護、自行管護“三個模式”,確保我鎮農村基礎設施管護運營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有人管.對農村所有公共基礎設施,明確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凡出現自然災害,有人及時排危搶修;凡出現人為破壞,有人代表集體進行制止和索賠;凡出現使用故障,有人及時維修養護;凡出現資產閑置,有人引導正確使用,著力解決“有人用、無人管”問題。
有機制管.夯實鎮、村、農戶的管護責任,形成一批可操作、有實效的好的辦法措施,建立各種行之有效的管護制度。對每一類公共基礎設施都要明確建設、移交、管理、驗收、監督等制度,對具體管護責任人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評價監督,并根據考評結果支付一定的管護報酬,切實解決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有心管、無力管”的問題。
有錢管.以村集體投入為主,以群眾自籌投入為補充,多渠道籌措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資金,逐步實現人員管理有報酬、損壞維修有資金、災后恢復有保障,著力解決“有錢建、無錢管”問題。
一、明確管理范圍
將各級財政投入建設的各類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全部納入管理范圍,主要包括以下10項具體內容。
1、村內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組路、產業路;
2、小型水利設施,包括村級供水站、飲水及灌溉管網設施等;
3、幸福院;
4、村衛生室;
5、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包括文化廣場、演出舞臺、文化活動室、體育場、健身房等設施設備;
6、村級活動場所,除文化體育設施以外的基礎設施,包括村支部、村委會辦公用房、活動場地等;
7、路燈;
8、公廁;
9、垃圾處理設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箱、拉運車輛等;
10、其他公共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工程形成的渠道、護坡擋墻等資產。
二、明確管護權屬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將村內各項產權明晰的公共基礎設施產權移交到村,村委會負責日常管護,建立“村有、村管、村使用”的管護責任體系。明確管護清單,切實做到物有人管、事有人辦、責有人擔。
三、明確管護標準
結合行業規定和管護實踐,制定明確管護標準。
道路管護標準:路面平整,干凈整潔,邊坡穩定,排水暢通,路肩無缺口,安全設施齊備,路容路貌良好。
公廁管護標準:標識清楚,設施完備,清理及時,衛生清潔。
幸福院管護標準:設施維修及時,衛生干凈整潔。
村衛生室管護標準:環境衛生整潔,設施維護及時,垃圾分類處理。
四、明確資金來源
資金投入是做好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采取“五個一點”的辦法,即“向中省市縣爭取一點、行業部門補助一點、鎮級財政籌措一點、村集體經濟支付一點、投工投勞折算一點”的辦法,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維修管護的投入力度,確保正常運行。
五.明確管護責任
鎮上成立X鎮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X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政府農業辦,負責全鎮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工作的協調、指導、監督和考核。各村成立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站,由村主任擔任站長,負責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和考核。
專業管護+市場管護+自主管護
專業管護。全面推行“五崗十二員”管理制度。
“五崗”:即農村道路管理崗、水利設施管理崗、村衛生室管理崗、公共服務場所管理崗、環衛設施管理崗,崗位負責人從“十二員”中產生。“五崗”負責組織管理“十二員”,以志愿者服務、老黨員、村組干部、環衛員為主、支付報酬為輔的工作模式。
“十二員”:即道路管理員、水利設施管理員、幸福院管理員、村衛生室管理員、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管理員、路燈管理員、村扶貧工廠管理員、扶貧產業園管理員、公廁管理員、垃圾處理設施管理員、其他設施管理員,根據任務量大小據實確定每一類管理員的數量;
市場管護。對垃圾清運等村級無力承擔的管理任務,由專業公司承擔,定期處理等方式予以解決。
[關鍵詞]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
一、概況
袁橋鎮地處如皋市西北部,是植根于高沙土地區的一個城郊鎮,鎮內交通便捷,水系發達,農村通達工程縱橫密布,具有獨特的“大城郊、大沿河、大通道”區位交通優勢。袁橋鎮總面積65.8km2,建成區面積1.1km2,轄行政村8個、居委會6個,村民組341個,總人口4.7萬人。鎮區有:一、二、三級河道共19條,全長62.5km;村級四級河、居住河及家溝家塘668條,全長260.11km;通達工程等骨干道路32條,長125.5km;沿路綠化長265.2km,約11萬多株;垃圾日產近20t。多年來由于諸多原因導致了農村環境嚴重惡化,造成了農村生產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下降。
二、農村環境惡化的原因
1.歷史原因的堆積
隨著工業迅速發展,鎮域經濟突起,流通人口劇增,污水、垃圾直排入河,污染水源、破壞生態環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電力、煤氣的普及,導致垃圾、秸稈的亂拋,特別是近年來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忽略環境保護,不僅隨意填河筑壩,破壞了原有的農村水系,而且缺乏保護措施,使得河道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不少三、四級河道的水質均劣于Ⅳ類水甚至劣于V類水。
2.環境意識淡薄
由于不合理的開發使用水土資源和傳統的種植習慣,忽略水土保持的作用;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畜禽糞便的隨處排放,造成了河水的富營養化;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與人們環境意識不相協調,導致農村環境污染十分嚴重。
3.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各級財政加大了農村投入力度,重點推進農村河道清淤、道路建設和村莊綠化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河道管護、道路保潔、綠化管養及垃圾處置等長效管理經費投入嚴重匱乏,極大地降低了工程效益和資金利用效率。
4.管護機制缺失
農村環境最大的弊病就是“重建輕管”,只滿足于河道土方數字、道路建設長度、綠化栽植株樹等,但對于后期管理一直缺失,缺少一套統一的管理機制。
三、改善農村環境的措施
1.建立組織領導
鎮“四位一體”長效管理體制施工作在鎮黨委、鎮政府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并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指導。整合農村環境管護隊伍,統一交由水利站扎口管理,建立袁橋鎮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辦公室。各村建立由書記為任組長、分工農業農村的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的“四位一體”管理領導小組。
2.健全規章制度
鎮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辦公室切實履行職能,制定《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意見》、《農村環境長效管理考核辦法及評分細則》;制定鎮長效辦工作制度、鎮長效辦工作職責、村(社區)管護制度、村(社區)工作職責、保潔員工作職責等。并建立健全長效管護臺帳,確保相關文件、制度、職責落實到位。
3.招聘管護隊員
鎮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辦公室制定農村“四位一體”管護人員招聘簡章,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統一招錄,簽訂管護協議,管護協議內容包括雙方權利和義務、管護范圍、管護標準、管護要求、管護報酬、違約責任、管護迄止時間等,其中管護報酬應當與考核等次掛鉤,實行績效工作制。
4.明確管護范圍
管護隊伍組建到位后,建立劃片分組包干管護責任機制,將管護人員全部分配到村,劃片分段到人。推行責任公示制度,在村公示欄公示管護人員分工網絡圖;在責任區醒目位置設置公示牌,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
四、制定管護標準
1.河道管護標準
水面保持清潔,無漂浮物,無惡性水生植物,無網籪及攔魚竹障。栽樹種草、綠化到位,無暴露垃圾,無墾坡種植、無挖坡取土,等。渠涵引排水保持順暢,平時無傾倒垃圾、堆放雜物現象,損壞及時整修。
2.道路養護標準
路面橋面干凈整潔,無堆積雜物和拋撒物。道路兩側無雜草、無違規種植物等。路道口以及拐彎處無遮擋視線的障礙物,無占道打谷曬場和損毀綠化的現象。
3.綠化管護標準
凡管護范圍內的綠化應栽盡栽,做到包看管、包成活、包扶正、包整枝修剪、包施肥、包治蟲,確保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5%以上。
4.垃圾處置標準
建立“戶集中、組保潔、村收集、鎮運轉、市處理”的垃圾處置機制。做到農戶宅前屋后無暴露垃圾,垃圾房內垃圾日產日清,無沉積垃圾。
五、落實管護經費
1.“四位一體”工作經費根據分級負擔原則,以市級財政投入為主,鎮級財政投入、受益群眾“一事一議”適當負擔、社會捐資等相結合的原則多元化籌集。設立鎮農村環境長效管理財政資金專戶,實行專款專用。
2.農村環境日常管護經費及突擊性費用,通過正常審批程序審批后,由長效辦組織實施。
六、強化考核管理
1.對相關部門和各村實行捆綁式考核。根據日常考核和年終考評情況,年底對各村實行綜合評比,實行加分制。同時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2.對“四位一體”管護人員考核由“四位一體”長效管理辦公室組織實施。采取平時檢查與突擊檢查、明查和暗訪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加大督查和考核頻度,推動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護機制高效運行。
3.對破壞整治成果的村民,村按照村規民約和相關法律嚴肅處理,確保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護工作順利開展。
各鎮(街、區)、高崖水庫庫區管理服務中心、首陽山旅游度假區管理服務中心:
近期,通過市長熱線、網絡輿情及縣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檢查發現,個別鎮(街、區)對“戶戶通”道路管護方面存在“重建設、輕管理,重使用、輕管護”的問題,特別是有些村民在建設宅基地時,使用大型商砼車運輸混凝土,造成村內“戶戶通”道路受損嚴重。
為落實好《XXX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維護“戶戶通”建設成果,根據縣委、縣政府要求,一是各鎮(街、區)要成立鎮“戶戶通”道路管護領導小組,督促各村落實管護人員,管護人員需由村干部擔任,切實履行管護責任。二是各鎮(街、區)在審批宅基地時,要求村集體與建房戶簽訂村莊內部道路管護協議,明確要求禁止使用大型商砼車輛運輸混凝土進入村莊內部道路,并將該條要求納入村規民約條款。三是各鎮(街、區)要創新管護機制,制定村內道路管護獎懲制度,嚴禁超出“戶戶通”道路承載力的超載、超重等車輛進入村內,對造成道路損壞的,責令其恢復原狀;對拒不整改的,按照村規民約有關條款進行相應的處罰,事關村民的,要負連帶責任。
下一步,縣里將把“戶戶通”道路的管護納入各鎮(街、區)積分制考核,實行“周督查、周調度、周通報”制度,考核結果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自通知下發之日起,請各鎮(街、區)結合正在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組織各村召開村民代表會、利用大喇叭廣播等方式,做好“戶戶通”道路管護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切實提高村民的自覺性,引導村民自覺履行管護義務,指導和督促各村建立長效的監督管理養護機制。
XXX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
一、工作目標
通過建立道路保潔、河道管護、綠化養護、公廁保潔、垃圾轉運、公共設施維護“六位一體”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不斷提升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水平,確保農村基礎設施完好,管護隊伍穩定,資金籌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獎懲分明,監管保障有力,實現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的全面改善的目標。
二、主要內容
農村環境“六位一體”長效管護工作的具體內容包括:
1、莊臺管護。路面、河坡、綠地、空置宅基地(空關房屋)周邊等部位清潔、無暴露垃圾,垃圾轉運及時、日產日清;納入全市垃圾收運體系轉運的每天將垃圾轉運至村收集點,采取臨時性填埋處理的定期對填埋點進行覆土;垃圾桶(池)周邊無漫溢。
2、河道管護。村莊內河水體清潔,無水花生、水浮蓮、綠萍等水生植物,無垃圾等其他水上漂浮物。
3、綠化養護。河塘岸邊、道路兩側、村莊四周樹木修剪規范,綠化長勢良好,無大片死株、缺株;及時防治病蟲害,冬季對所有喬木進行刷白防蟲。
4、設施維護。農村公共設施完好,及時維修橋梁、路面、路燈、公廁以及公共活動場所設施;合理添置環衛設施,并對損壞的及時更換。
5、公廁保潔。垃圾桶(池)完好、清理及時、周邊無漫溢;公廁干凈,沖水設施運行正常。
三、管護隊伍
按照“定人、定崗、定責、定酬”要求配備長效管護人員,落實管護人員報酬,建立管護責任制,實行常態化管護。
1、管護人員數量。原則上每300人配備一名管護人員,聘用人員要求身體健康,品行端正,無殘疾。年齡原則上控制在60周歲以內,對身體確實健康、做事認真負責且熱心農村環境保潔工作的,可適當放寬至65周歲。
2、管護人員聘用。采取“劃定區域、落實責任、明確報酬”的方式公開、擇優選聘管護人員,優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不得聘用在職村干部、在職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嚴禁人情安排及其他照顧性安排。名單需在村莊顯目位置張貼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管護人員將采取劃定區域一人負責制,避免互相扯皮、互相推諉。
3、管護人員報酬。管護區域達到300人,管護人員報酬一般掌握在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少數自然莊臺較小的情況除外)。各行政村應通過劃定管護區域、整合管護項目,采取一人多崗形式,提高管護人員待遇。管護人員報酬由基本報酬和考核報酬組成,基本報酬一般占報酬總額的60%。
4、管護人員職責。管護人員每天對管護區域保潔不少于一次,暴露垃圾應及時進行打掃清理,垃圾轉運應做到日產日清。
四、管護制度
1、民主議事制度。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嚴格執行民主議事制度,實行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確保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做到公開透明操作、嚴格規范管理。運行維護工作項目績效考核應充分聽取并尊重村民意見,讓村民參與質量監督。
2、管護人員崗位職責制度。各行政村要明確管護人員職責,對管護人員實行責任制管理,簽訂為期一年的管護合同,同時上報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辦公室和財政所備案。通過設立公示欄等形式,對管護人員姓名、管護項目、管護范圍、管護要求、年度報酬、考核獎懲辦法等進行公示,接受村民監督。
3、設施管護制度。針對村內基礎設施現狀,結合環衛設施配備要求,年初制定設施維護計劃,并經村民民主議事,確定當年設施維護項目,確保村莊橋梁、路面、路燈、公廁、公共活動場所設施、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完好。對損壞的設施及時進行維修,確保功能作用正常發揮,杜絕重建設輕管護的現象。
4、考核獎懲制度。各行政村要落實村干部對管護人員進行考核,并填制考勤表,同時每天對管護人員工作表現、管護質量進行考核。要建立村民監督機制,每月選擇一定數量村民代表對管護人員表現及管護質量進行測評打分。鄉鎮將按月對各行政村管護情況進行檢查、考核。村干部考勤考核、村民測評和鄉鎮考核均作為管護人員考核報酬發放的依據,對不稱職的管護人員要及時清退調整。
五、資金安排
鄉鎮以各行政村人口每人每年32元標準將補助資金分配到各行政村,補助資金全部用于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其中70%左右用于管護人員報酬,30%左右用于設施維護。
六、工作步驟
1、宣傳發動階段(2014年11月20日-12月5日)。鎮召開動員會議,宣傳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政策及相關要求,同時,村干部要廣泛宣傳讓老百姓了解政策,主動監督政策的執行。
2、方案制定階段(2014年12月5日-12月20日)。各村根據我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實責任人員,確定管護人員名單,明確工作職責、報酬標準、設施維護等情況。
3、長效管理階段(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鎮2015年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從1月1日開始執行,各行政村與管護人員訂立的管護合同期限應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各行政村要按照管護要求加強管護人員管理,強化責任落實,明確管護職責,提高管護實效。
4、考核驗收階段(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鎮將主要采取暗訪、督查及專項檢查的方式,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對各行政村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運轉情況、管護效果、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考核驗收。
七、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村兩委是這項工作的實施主體,要建立工作班子,明確專門村干部具體負責。要制訂村規民約,形成村民參與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的齊抓共管機制,同時組織村民對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和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要求,以優化人居環境為核心,以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為保障,通過建立道路保潔、河道管護、綠化養護、公廁保潔、垃圾轉運、公共設施維護“六位一體”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鞏固村莊環境整治成果,不斷提升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水平,從而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面”的長效管護工作網絡,確保農村基礎設施完好,保潔設施齊全,管護隊伍穩定,資金籌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獎懲分明,監管保障有力,實現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的全面改善、河道清潔優美的目標,從而全面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三、主要內容
農村環境“六位一體”長效管護工作的主要范圍是:村內道路、橋梁等農村基礎設施;村內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綠化亮化等農民居住環境衛生等設施;衛生室、幼兒園、生活生產資料超市、黨員活動室、治安等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場所;村內農民生活娛樂活動場所等。具體內容包括:
三、管護隊伍
按照“定人、定崗、定責、定酬”要求配備長效管護人員,落實管護人員報酬,建立管護責任制,實行常態化管護。
1、管護人員數量:原則上每300人配備一名管護人員,聘用人員要求身體健康,品行端正,無殘疾。年齡原則上控制在60周歲以內,對身體確實健康、做事認真負責且熱心農村環境保潔工作的,可適當放寬至65周歲。
2、管護人員聘用:一是采取“劃定區域、落實責任、明確報酬”的方式公開、擇優選聘管護人員,優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但在職村干部、在職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得聘用,嚴禁人情及其他照顧性安排。“劃定區域”,即將行政村劃定成幾個區域,劃定的某一區域內莊臺打掃(含道路、河坡、空閑地、綠化帶等保潔)、公廁保潔等由一人負責承包,避免互相扯皮、互相推諉。管護人員選定后,需在村莊顯目位置張貼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聘用人員需與村簽訂管護合同(或管護協議),合同條款應包括:管護項目、管護區域、管護要求、工資報酬、獎懲措施和對不合格人員清退事項等,合同每年簽訂一次,聘用人員由鄉鎮統一為其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管護項目統一設定為:莊臺打掃、河道保潔、公廁保潔、綠化養護、垃圾轉運等5項。
3、管護人員待遇:管護區域達到300人,管護人員報酬一般掌握在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少數自然莊臺較小的情況除外)。管護人員報酬使用市以上財政資金每人每年不得高于10000元,超過部分由村配套資金安排。各行政村應通過劃定管護區域、整合管護項目,采取一人多崗形式,提高管護人員待遇。管護人員報酬由基本報酬和考核報酬組成,基本報酬一般占報酬總額的60%。
4、管護人員職責:管護人員每天對管護區域保潔不少于一次,暴露垃圾應及時進行打掃清理,垃圾轉運應做到日產日清。鎮統一制定管護人員崗位職責,明確管護要求和獎懲措施,提高管護實效。
5、管護人員管理:村級管護人員由各行政村負責管理,管護人員確定后,需將管護人員名單和合同報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管理辦公室和財政所各一份,同時鎮將人員名單報市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管理辦公室、市綜改辦進行備案。
四、管護制度
1、民主議事制度。村內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嚴格執行民主議事制度,實行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確保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做到公開透明操作、嚴格規范管理。運行維護工作績效考核應充分聽取并尊重村民意見,讓村民參與質量監督。
2、管護人員崗位職責制度。管護人員崗位包括:莊臺打掃人員崗位、河道保潔人員崗位、公廁保潔人員崗位、綠化養護人員崗位、垃圾轉運人員崗位等,實施村要明確管護人員職責,對管護人員實行責任制管理,簽訂管護合同。要通過設立公示欄等形式,對管護人員姓名、管護項目、管護范圍、管護要求、年度報酬、考核獎懲辦法等進行公示,接受村民監督。
3、設施管護制度。針對村內基礎設施現狀,結合環衛設施配備要求,年初制定設施維護計劃,并經村民民主議事,確定當年設施維護項目,確保農村橋梁、路面、路燈、公廁、公共活動場所設施、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完好。對損壞的設施及時進行維修,保證其功能發揮作用,改變過去重建設輕管護的狀況。
4、考核獎懲制度。建立獎懲制度,強化對管護單位和管護人員的責任考核。各行政村要落實專門干部對管護人員進行考核,并填制考勤表,同時每天對管護人員工作表現、管護質量進行考核。要建立村民監督機制,每月選擇一定數量村民代表對管護人員表現及管護質量進行測評打分。鎮按月對各行政村管護情況進行檢查、考核。村干部考勤考核、村民測評和鎮考核均作為管護人員考核報酬發放的依據,鎮統一制定考核獎懲辦法,明確村干部考核、村民測評、鎮考核的權重和獎懲標準。對不稱職的管護人員要采取清退的辦法,及時調整管護人員。
五、資金安排
市按省定農業人口每人32元/年標準計算分配到鎮,鎮以各行政村人口每人32元/年標準將補助資金計算分配到各行政村,補助資金全部用于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其中:70%左右用于管護人員報酬,30%左右用于設施維護費用。
六、工作步驟安排
1、宣傳發動階段(2014年12月5日-12月10日):鎮召開行政村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會議,宣傳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政策及相關要求,同時,利用廣播電視進行廣泛宣傳讓鄉村干部、老百姓了解政策,從而監督政策的執行。
2、方案制定階段(2014年12月10日-12月20日):鎮根據市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同時建立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管理辦公室,落實責任單位和專門人員,明確工作職責,工作方案須在12月20日前報市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管理辦公室和市綜改辦。上報工作方案時,要同時上報建立管護辦公室、落實責任單位和專門人員、明確工作職責的文件和管護人員、報酬標準、設施維護等情況。
3、長效管理階段(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鎮2015年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從1月1日開始執行,各行政村與管護人員訂立的管護合同期限應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各村要按照管護要求加強對管護人員管理,強化責任落實,明確管護職責,提高管護實效。
4、考核驗收階段(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鎮制定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考核辦法,并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對各鄉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運轉情況、管護效果、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考核驗收。考核驗收采取暗訪、督查及專項檢查相結合的辦法,暗訪由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管理辦公室組織,全年每個行政村暗訪不少于一次;督查由鎮政府組織,每季度抽取的行政村比例不低于25%;專項檢查由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管理辦公室、財政所共同組織。暗訪、督查、專項檢查后,由參加人員直接打分,結果報鎮備案,并及時將整改要求通報到村。
七、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和分級負責制。鎮成立由鎮長任組長,鎮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任組員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實施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日常工作。村兩委是這項工作的實施主體,要建立工作班子,明確專門村干部具體負責,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體系。要制訂村規民約,形成村民參與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的齊抓共管機制,同時組織村民對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進行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