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保險型風險管理范文

    保險型風險管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6 09:34:4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保險型風險管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保險型風險管理

    篇1

    關鍵詞:建筑工程; 風險管理; 工程保險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ceasing improvement, the current, lar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has already more and more b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lar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luding bridge constructio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railway construction,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etc. These large building continuously rise, for a flourishing city added luxuriant colour, but, from the project risk and engineering insurance's point of vie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belong to high risk business, each a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need long-term planning, a large amount of fund investment, complex technology link, etc. Therefo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permanence of completed projects, we need to intensify efforts to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an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insurance and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large building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insuranc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from every Angle discusses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ontent of the basi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content,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project insurance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Risk management; Engineering insurance

    中圖分類號:TU7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大型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與工程保險的關系

    在大型建筑工程項目中,風險與保險之間存在著緊密相連的關系,二者之間是因與果的關系,其中,工程風險是工程保險的內在原因和需求,而工程保險則是工程風險的有效解決途徑。二者在大型建筑工程項目中缺一不可,同時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制度與措施保障。 眾所周知,大型建筑工程項目是工程量極大,施工工藝復雜的高危險作業項目,它的施工過程需要的時間周期長,這對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很多風險,尤其是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如果大型工程項目所經歷的時間周期需要跨年度,則會在冬季冰天雪地的時期暫時停止項目的施工,而在第二年繼續該工程項目的時候,會造成部分工施工遺漏,工序之間銜接困難,施工材料破損及過期等現象。面對這些大型建中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問題,我們應該加強施工風險的防范措施,有效進行風險回避、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等手段。其中,風險轉移中最為突出的則是工程保險的實施,在我們利用工程保險手段解決施工風險問題的時候,不難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工程風險的分析及控制貫穿于工程保險的全部過程中。因此,我們要首先明確工程風險的各個種類,懂得工程保險中的各項制度,將工程保險分析有效的運用到各類工程風險的解決中。

    二、大型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的種類

    對于大型建筑工程項目來說,風險的種類可以按照風險的嚴重程度劃分為極端嚴重風險、嚴重危害風險、一般危害風險三類:

    (一)大型建筑工程項目極端嚴重風險

    大型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極端嚴重風險是所有工程項目風險中最為嚴重的一類,這類風險一旦發生,會導致施工方及未來使用方的人身和財產遭受嚴重損失,嚴重破壞城市的市容市貌,嚴重影響著該城市的經濟發展,嚴重損害了國家財產,嚴重損失大量資金。對于這種風險的劃定,國家有明確的規定,對相關責任人要追求法律責任,對于施工中的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屬給予應有的賠償。我們應該呼吁所有大型建筑工程項目的承包商,嚴格遵守法律程序進行投標及施工,對工藝技術要求甚高的大型工程,要嚴格把握質量關,謹慎規劃,合理決策,規避一切可能發生的風險。

    (二)大型建筑工程項目嚴重危害風險

    大型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嚴重危害風險屬于工程風險中較為嚴重的一類,這類風險一旦發生,同樣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危害了城市的形象,施工人員以及完工后的使用者會遭受人身及財產的損失,然而,由于在工程風險的發現及應對措施中已經采取相應解決辦法,盡可能的將風險減小,將損失降到最低。這類風險的發生也同樣需要追求責任人的法律責任,賠償受害人相應的物質損失。

    篇2

    熱衷投資,忽略保障

    保險的本質是轉移風險,而現在卻演化成了以投資理財為主要目的。據統計,我國2010年壽險保費收入為9679.5億元人民幣,其中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等具有投資理財性質的保費收入為7491.93單位億元,占總收入77.4%,而普通壽險僅占到了13.4%。這種產品比例的不平衡說明將保險產品當作投資產品來買,忽視保險的本質功能,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民眾保險消費觀最直觀的表現。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原保費收入為9784.1億元,2009年為11137.3億元,增幅達到13.8%,相比GDP的放緩,保費收入卻大幅增加。在當前金融環境下,由投資為主的消費觀促成的投保行為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保險業務發展的大起大落,而且這種重視投資的需求導向,也迫使保險公司過分依賴投資型保險產品,導致業務結構失衡,對于保險業健康發展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保險意識不足

    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兩項保險發展重要指標直觀反映了一國保險發展狀況和國民保險意識。保險深度是指當年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保險密度指一國居民平均的保費支出水平。兩項指標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別為8%和人均600美元,我國2011年數據顯示保險深度為3%,保險密度為人均1064.3元人民幣,大約合170美元,距世界平均水平有較大的差距。我國要實現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民眾的保險意識亟待提高。保險意識的欠缺,一方面與我國傳統文化有關,我們崇尚勤儉持家,一般中國家庭都擁有大量的積蓄,用于不時之需,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保效應,降低了對保險的直接需求;另一方面,我國保險營銷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中國企業保險意識更是比較淡薄,如果能提高風險意識,把一些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就已經在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由于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保護制度十分健全,一旦給消費者造成損害,企業將面臨驚人的索賠。因此即便在某些行業政府并沒有強令措施,企業也會不吝投入,積極投保。

    重塑保險消費觀

    在國外成熟市場,比如美國的市場風險意識比較強,上市企業為董事及高管投保董責險已比較普遍,而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高管責任險還屬于創新產品,市場發展空間很大。國內董事高管責任險的費率要比國外低得多,但國內企業投保積極性不高,除了資本市場的監管環境不同外,也與國內企業的保險意識息息相關。鑒于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遭受的集體訴訟不斷增加,去保險公司咨詢的國內上市公司成倍增長。尤其是遭遇高管批量離職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如果沒有董事高管責任險的保護將面臨一定風險。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今后五年保險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要初步建成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風險防范有效、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相統一,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業。達成這些目標要求保險公司以現代保險業的本質需求為立足點,千方百計挖掘潛在的保險消費需求,設計有效產品,提供優質服務,滿足上述保險需求,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傳播保險的有益個案和理性避險的現實功能,提高民眾對保險的認知度,構建科學的保險消費理念。

    篇3

    關鍵詞:互聯網;風險管理;轉型;保險;大數據

    引言:

    當今處于科技發展和保險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種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下,全面貫徹落實“新國十條”,推進企業的互聯網化建設,是一次徹底的變革與大的革命。科技的重要應用與發展,給公司帶來了極其重要的機遇,將公司帶上一個全新的高速發展平臺的同時,也伴隨了巨大的挑戰與風險。為更好的順應形勢發展要求,成功實現企業的互聯網化轉型,企業必須在做好業務發展經營、擴大企業保費規模、提升業務品質的基礎上,以互聯網為技術手段,依托高科技信息管理平臺,把新形勢下的業務發展瓶頸、風險防范、漏洞危機、全新違法犯罪等內容作為重點監測內容,有效保障公司的成功轉型,保持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一、風險管理為導向的主要內容

    (一)精準投入,有的放矢

    1.做好互聯網轉型的第一步,先明確公司市場定位及目標人群,更快的適應新的互聯網市場運行環境,開拓新的獲客渠道及方式,取得一定的企業保費規模和經濟效益。為有效突破國內原有的保險營銷模式,公司一定要明確市場定位,牢牢把握“全面推進,重點突出”的主線,明確主攻的險種及尋找合適的客戶群體。

    2.在明確市場定位的基礎上,企業要建立適合網絡營銷的產品。區別于傳統保險業務的線下客戶接觸與體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與應用,使客戶更多的通過網絡來進行遠距離接觸及感受,在這種方式下,客戶的體驗與忠誠度更為重要。企業不僅要實現傳統產品的網絡化銷售,減少產品的中間渠道獲取成本,將業務員的傭金讓利給客戶,讓客戶切實體會到實惠,企業還要充分利用網絡最大的一個特點,即透明化及信息的相對對稱性,充分做好客戶的體驗與口碑宣傳,這對網絡保單的銷量至關重要。長遠來看,必須要做到傳統產品的改頭換面,創建適應網絡渠道的個性化網銷產品,包括承保標的、費率的厘定、保險責任的設計等,都要做出很大變革。

    3.相應的客戶自助下單投保的流程、理賠的流程改造,最關鍵的是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互聯網營銷平臺及在線客戶服務體系。包括PC端公司官網的建設、APP端移動應用的開發、微信微博公眾號平臺的建設等營銷平臺。在承保端、理賠端,是與客戶接觸最為緊密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了客戶的留存率。將互聯網技術,全面應用于保單承保、理賠的全流程,實現流程改造與系統智能化升級,能極大的提高客戶體驗與滿意度。

    (二)強化監管,合法經營

    1.互聯網金融以互聯網為載體,很重要的一個風險是安全性風險,涉及到信息安全、數據安全、技術安全等,存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系統風險,不僅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及客戶本身產生直接影響,而且也容易造成客戶賬戶安全和個人信息的泄漏及盜取。而且容易到處傳播的計算機病毒,正是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快速擴散的特性,結合利用計算機操作系統本身的系統漏洞,更是將數以億萬計的客戶信息及資產信息,完全暴露在黑客的魔掌之下。

    2.互聯網時代的交易風險更是不容小覷。在互聯網形式下,套現、洗錢等方面的風險更加隱蔽,涉及金額也更加巨大,極易形成資金和信息的體外循環,游離于監管之外。而且互聯網交易的確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存在交易信息被泄漏或被竊取的風險,將使投資者有可能遭受到重大的損失。因此,必須加強對業務的全流程監管和穿透核查,不留空白和套利空間,才能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和交易者的應有利益。

    3.企業在做好外部風險管控的同時,也要做好自我風險管控。對互聯網戰略轉型下的外部監管、行業自律,甚至一些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規定,要嚴格遵照執行并定期做好自查工作,對監管重點打擊的風險行為進行嚴格把控及嚴厲查處。同時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對傳統的組織架構進行變革,對原有的控制方式進行調整,在做好組織建設、人員管理、制度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做好風險監測體系的建設,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

    (三)風險評估,內控落地

    1.開展全面風險評級。進行互聯網運營的風險評估工作,并制定相應管控方案,公司時刻處于變化之中,所面臨的風險也在隨時變動,尤其是處于戰略轉型的特殊時期,更面對著之前傳統經營理念下不存在的新風險。公司必須在新的運營環境下,依托先進的風險評級工具,將公司整體的風險評級的計算因子,細分為一級、二級等多個模塊的子風險因子,再辨識關鍵風險指標并設置不同的評分權重,結合考慮固有風險、剩余可接受風險的基礎上,對公司整體風險工作進行評估。并根據識別出的風險由各業務部門具體落實到實際的工作流程中去。

    2.風險管控落地實施。進行內部控制體系框架的建立與完善,并進行定期檢視、檢查。從coso內部控制框架出發,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大方面建立整個內部控制框架,尤其要重點關注互聯網轉型形式下出現的新風險。比如互聯網應用下,存在商業機密泄漏的風險。在此風險大類下有對應的一級風險、二級風險,子風險是客戶信息等機密資料的泄漏,可以通過采用一系列的具體控制措施來實現管控,包括對涉及客戶機密信息的表格進行屏蔽、對前臺訪問控制的人員進行角色限制、對后臺數據庫表進行單獨授權及臨時權限收回、對機密數據的表格進行存檔控制等內容。

    (四)科技引領,智能應用

    1.將風險管理內嵌入企業業務流程管理中,實現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企業需要建立一套高科技、全系統化流程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例如,在承保環節,通過該車輛歷史出險記錄的調取及分析,系統自動彈出窗口提示該車輛保險費率需要適當上浮,或者提醒核保人員預防該車輛投保人的道德風險隱患。在理賠環節,系統對于多次出險可疑車輛進行窗口彈屏提示,引起理賠案件處理人員的警覺,從而有效打擊擴大損失、虛假賠案等惡意行為。

    2.做好日常管理與定期檢查,實現事后查處。在車險理賠環節,通過在承保車輛上安裝電子設備,實現對車輛及駕駛員的靜態、動態信息提取和保存,通過定期對出險集聚地、出險頻度高發的人或地等信息進行匯總分析,監督車輛駕駛員的行為風險和道德風險,對出險案件進行嚴密管控,對涉及的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懲處,使保險事故管理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降低理賠成本。

    3.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保險行業的數據種類繁多、紛繁復雜,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整合,統一數據存儲和傳遞標準,將承保、理賠、單證、產險、壽險、財務、銷管、人事、中介等各種數據進行搜集整合,對不同系統的數據進行打通處理。其次在數據整合的基礎上,通過對歷史數據及經驗積累的分析研究,輔之以有效的算法和模型,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手段及數據分析應用工具,建立符合公司實際需要的數據分析模型,識別可能存在的風險及領域,有效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二、保險企業互聯網化的重要意義

    (一)互聯網與保險的結合,使保險業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互聯網為傳統的保險業注入了新元素、新活力,拓展了保險業的發展空間,實現了保險覆蓋面的擴大和保險滲透率的提升。網絡和移動溝通工具形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保險公司和客戶的互動方式更加多元,搜索平臺、網頁、及時溝通軟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日益發展決定了營銷環節的多元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也進一步提高了與客戶服務、理賠工作的融合程度,將實現自動報價、自動核保、自動承保、自助理賠、網上自動交易等,是互聯網保險的核心競爭能力。

    (二)互聯網對保險行業最大的顛覆,是從“客戶思維”到“用戶思維”的改變,產品開發設計由“以產品為核心”開始真正向“以客戶為核心”轉變。傳統“客戶思維”模式下,關鍵因素是產品包裝、價格優勢、渠道實力和促銷策略等。新型“用戶思維”模式下,個性化的產品、極致的消費體驗、簡約的形式、跨界的資源整合以及大數據的分析運用等能力,成為競爭的關鍵。保險公司官網直銷、綜合性電商、網上保險超市和保險垂直搜索已經成為保險網銷的四大重要渠道,在智能互聯時代下,保險營銷將會推陳出新,創造出適應用戶需求、動態溝通、價值傳遞和數據決策的新模式。

    (三)互聯網最有價值的核心優勢就是其所擁有的大數據。數據已經成為一種商業資本、一項重要的經濟投入,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利益。掌握了互聯網的大數據,保險企業就可以及時地捕捉客戶需求和市場行情,針對市場的多層次需求開發針對用戶特征的定制化產品。堅持科技創新牽引金融創新,積極推動傳統保險業務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加快推進高科技信息系統建設,大力發展和引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金融等新型業務模式,形成科技、保險緊密關聯、彼此支撐、良性互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

    篇4

    關鍵詞:工傷保險先行支付;經辦;管理風險;分析;建議

    長期以來,許多制造業企業采用落后的生產技術、設備、工藝進行超強度的連續性生產,許多建筑施工企業則組織大批農民工搞“人海戰術”,不分晝夜地連續施工;加之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對安全生產管理缺乏重視,導致每年都會發生大量工傷事故,造成職工因工傷亡。僅在2016年,全國有1036139名職工被認定為工傷,22436名職工因工死亡。為保障廣大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的基本權益,國家推出了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但這一制度在運作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風險,必須對這些風險予以高度的重視。

    一、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運行中出現的風險

    長期以來,在民營企業與農民工的勞動關系上,始終存在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地位不對等的問題。由于農民工數量眾多,供過于求,民營企業的老板往往居于強勢地位,可以隨心所欲地招聘、解雇農民工;農民工遭受工傷事故后,老板又不愿承擔任何責任,而是將農民工一腳踢出企業,任由受害的農民工流落街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甚至引發了許多農民工集體維權的群體性事件。為保障農民工,尤其是遭受工傷事故的農民工的正當權益,人社部在2011年推出《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暫行辦法》(2018年12月《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暫行辦法》第六條明確規定:職工被認為定為工傷,在用人單位拒絕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費用的情況下,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可以持工傷認定決定書和有關材料,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書面申請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若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社會保險機構可以為農民工提供墊付性先行支付,包括醫療費用與康復費用、住院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勞動能力鑒定費,等等。若受傷的農民工工傷等級達到1-4級,社會保險機構可按月向受傷的農民工發放傷殘津貼;若受傷的農民工工傷等級達到5-10級,社會保險機構須向受傷的農民工發放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或一次性醫療補助金;若農民工因工傷不治身亡,社會保險機構還須向工傷罹難者的家屬供養親屬撫恤金、喪葬補助金、因工死亡補助金。我們應當看到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的設計初衷是好的,我們也要看到這一制度在運作中遇到了一些經辦管理上的風險:(一)工傷保險基金支出加大。自實施工傷保險待遇先行支付以來,各地方的工傷保險基金支出便不斷擴大。以溫州市為例,2012年溫州工傷保險收入為4.06億元,當年溫州工傷保險待遇支出為2.86億元;2013年,溫州工傷保險收入為4.55億元,相較于上年增長了10%;2018年溫州工傷保險待遇支出卻上升至3.35億元,相較于上年增長了14%,工傷保險基金的支出明顯上升,而且其增幅超過了工傷保險基金收入的增幅。長此以往,勢必出現較大的缺口,甚至造成工傷保險基金入不敷出。(二)社會保險機構追償難度大。《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暫行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社會保險機構為職工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后,應當責令用人單位在10天內償還。但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社會保險機構向用人單位追償工傷保險待遇比較困難,有的民營企業發生重特大工傷事故(如爆炸、火災)后,全部固定資產與流動資金化為烏有,企業隨之注銷,社會保險機構不可能在一片廢墟上追償到錢款。一些民營企業的老板缺乏道德素質與公民意識,發生工傷事故后直接跑路,社會保險機構卻對這些逃之夭夭的老板無可奈何;一些民營企業的老板債臺高筑,甚至借高利貸維持企業運營,企業長期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發生工傷事故后根本拿不出錢來。有專家對2014年廣州市工傷保險基金運行進行了專項研究發現,截至2014年8月,廣州市工傷保險先行待遇支付累計達188萬元,但社會保險機構卻未能向用人單位追償到一分錢。

    二、完善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的建議

    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與市場經濟緊密關聯,在其實施過程中,必然與市場環境發生頻繁、復雜的互動;而市場環境又始終處于波動之中,因此,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勢必遭遇各種各樣的風險。應當看到,這些風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正常現象,而社會保險機構應當主動完善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積極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以管控風險、防范風險、減少風險、化解風險。(一)主動辨識各種風險。運用SWOT分析法對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的確存在著追償難度大的劣勢(weaknesses),同時還要面對許多不確定性的挑戰(threats);但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勞動者的歡迎,具有較高的道義優勢(strengths);從長期來看,我國工傷保險與發達國家,尤其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還有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機遇(opportunities)。所以,社會保險機構應當堅定起信心,應當看到當前工傷保險先行支付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難;應當主動辨識各種風險,運用標準調查表法、風險因素分析法、現場調查法,仔細識別各種風險,評估這些風險對于工傷保險基金運行造成的影響,做到心中有數。(二)強化事前控制。有條件的社會保險機構,應當強化事前控制。具體來說,社會保險機構須主動、認真地研究本地區每一家企業的資產(包括固定資產、金融資產、流動資產、應收票據、應付票據、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等),每一家企業的營業成本、營業收入、營業外支出、當年利潤;每一家企業的職工人數、職工工齡、職工素質(包括工作經驗、技能水平)、經營者的素質(包括其個人信用、道德、管理能力等),以及每一家企業的生產設備、生產環境、勞動時間、安全管理;詳細掌握本地區所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對于有可能發生工傷事故的企業,社會保險機構必須加大關注力度,督促企業主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對于道德敗壞、品行惡劣、又負債累累的老板,必須督促他們為員工繳納更多的工傷保險費。通過強化事前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工傷事故的發生率,繼而有效降低工傷保險基金的支出,從而保障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長期平穩運行。強化事前控制,著力降低工傷事故發生率與農民工傷亡數量,應當被視作社會保險機構開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200多種國內工業品產量超過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28國,高居世界第一位;但另一方面,我國也是世界工傷大國,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工傷傷亡人數均明顯低于我國。據統計,2010年,日本全國因各類工傷造成的員工死傷人數為107759人,其中工亡人數為1195人,在全部就業人口中,工傷傷亡人數占比不足0.2%。反觀我國,每年因工傷造成的勞動者死傷人數均在100萬人以上,數量超過日本的十倍以上。僅就溫州一個城市的情況來看,2011年全市共有16776名員工遭遇工傷,126人因工身亡;2012年全市又有16947名員工遭遇工傷,143人因工身亡;2013年全市有17828名員工遭遇工傷,125人因工身亡;這其中暴露出的不僅是民營企業生產工藝、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條件惡劣,還暴露出了一些地方盲目以GDP為綱,漠視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與人格尊嚴。假若我們不能強化事前控制,切實降低工傷事故發生率,則無論國家財政投入多少支持,也無法彌補工傷保險先行支付的缺口。因此,社會保險機構必須強化事前控制,必須督促每一家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三)強化事后追償。許多企業對社會保險機構缺乏敬畏。因此,社會保險機構應當與銀行、法院、檢察機關、公安部門、工商機構主動聯手,建立共同追償機制。一旦某家企業發生工傷事故,社會保險機構在第一時間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同時銀行立即凍結該企業的賬戶,公安部門、工商機構等行政執法部門迅速趕到該企業進行調查,從而形成較大的合力,強化事后追償;并對其他企業產生震懾效果。

    篇5

    論文摘要:農業保險是分散農業風險和災害補償的有效方式,是WTO框架下的“綠箱”政策之一,已為許多發達國家所采用。農業保險主體(農戶、保險機構、政府)風險管理行為對農業保險的影響,以及農業保險政策對農業保險主體行為的影響是相互作用的。借鑒國外在立法、政府補貼和推動、農業風險分散機制等方面的經驗,我們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規范和誘導農業保險主體風險管理行為朝著有利于農業保險的方向發展:(1)政府推行農業保險的主要作為;(2)建立有效的風險分散機制;(3)選擇規模化生產的地區進行重點試點。

    農業風險對于農產品產量和市場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這種風險是可以管理的(WennerandArias,2003)。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農作物保險和定價策略的結合可以有效地減少農產品產量和價格風險。即便如此,農業保險還是被公認為世界性難題;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農業保險計劃可以用保費收入來支付賠款支出和管理費用。我國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開始試辦農業保險,但真正發展還是在1982年以后。隨著1992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向商業化轉軌,1993-2003年間農業保險業務不斷萎縮。2004年開始,國家連續三個中央1號文件都提出要發展農業保險。基于這種背景,本文從農業保險主體風險管理行為角度來闡述農業保險行為主體對農業保險發展的影響;并借鑒國外經驗,對我國農業保險的進一步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一、主體風險管理行為對農業保險的影響

    (一)農戶的風險管理行為對農業保險的影響

    農戶的風險管理行為主要有多品種經營、尋求非農收入、自己承擔風險和政府救濟等手段。這些風險管理手段與農業保險之間存在著替代性,特別是非農收入的增加,使得農民收入中的農業收入所占比重越來越小,從1990年的50%下降到2004年的36%左右。這也意味著農業風險占農民所面對的總風險比重正在下降。此外,多品種經營又降低了農業風險的集中性,分散了一部分農業風險。農民規避風險手段的多樣化,農戶收入整體水平不高,加上現階段我國農業保險實行的初始成本保險(即生產成本保險)以及較高的保險費率,造成了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

    (二)保險機構的風險管理行為對農業保險的影響

    由于農業風險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高度相關性、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現象嚴重、風險不能大范圍地分散等問題,造成農業保險的純商業化經營均以失敗告終(除了冰雹險、暴雨險等單一風險的經營成功之外)。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基本上都是虧損的,這與保險機構的利潤最大化目標相背離。因此,保險機構純商業化經營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很低。隨著城市保險市場的日趨飽和,保險機構不得不尋求新的市場——8億潛在客戶的農村保險市場,因此,效益較差的農業保險也成了獲得其他盈利性較好險種(例如家財險、壽險、健康險等)的“敲門磚”。即使經營農業保險,保險機構也會偏向那些盈利性較好的險種,這和農業保險的目標相去甚遠。

    (三)政府的風險管理行為對農業保險的影響

    政府的風險管理行為主要有農業生產補貼、價格支持和收入保護等手段,而自然災害補償機制是政府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的農業自然災害補償方式還是以政府救濟和災害扶持為主(占總補償的90%以上),而保險賠款占總補償的比例很低。從1992年開始,由于一直經營農業保險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商業化轉軌,農業保險在農村自然災害補償中的比例不斷下降,2003年農業保險賠款僅占總補償額的5%(曹前進,2005)。我國財力有限又決定了政府救濟和農業保險之間存在替代性,因此,目前政府以災害救濟為主的災害管理行為不利于農業保險的發展。

    二、農業保險政策對主體行為的影響

    2004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選擇部分產品和部分地區率先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參加種養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2005年和2006年中央1號文件又連續作出了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的政策規定。這些政策對農業保險主體行為有何影響呢?

    (一)農業保險政策對農戶風險管理行為的影響

    2004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的調查顯示:如果政府開辦了畜牧業保險,即使沒有補貼,農戶選擇愿意將飼喂的畜禽投保的占42.6%,不愿意的占57.4%;如果政府開辦了補貼性保險,選擇愿意將飼喂的畜禽投保的占73.4%,不愿意的占26.3%。從調查數據來看,如果政府給予一部分保費補貼,農民購買農業保險的積極性會提高。因此,在新一輪試點過程中,大部分試點地區或多或少地都給予了農民保費補貼。

    (二)農業保險政策對保險機構風險管理行為的影響

    由于有了政府補貼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如農業保險準備金制度和再保險),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的積極性提高了很多。上海安信、吉林安華、黑龍江陽光互助、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商業性保險機構都在經營農業保險,并且不斷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以尋求更多的風險單位來規避經營風險。如江蘇省淮安市和浙江省的一些保險機構則采取了與地方政府共擔風險的做法;上海安信、吉林安華兩家農業保險公司和中國再保險集團簽訂了再保險合同;黑龍江陽光互助保險公司按保費收入的10%提取巨災風險準備金等等。

    (三)農業保險政策對政府風險管理行為的影響

    農業保險政策實施的目的,就是轉變政府補償災害的方式;其目標就是由目前的政府救濟為主向農業保險為主轉變。為此,政府提供了保費補貼、經營管理費用補貼以及各種優惠政策等,以支持農業保險的健康發展。江蘇省和浙江省還采取政府與保險機構共擔風險的模式,減輕了保險機構的經營風險。除此之外,相關農業部門人員還參與到農業保險展業、查勘定損、理賠等工作中來,有力地支持了農業保險的發展。

    三、行為主體對農業保險存在的顧慮

    (一)來自農戶的顧慮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農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顧慮:(1)如果在保險期內發生了災害,能否從保險公司拿到賠償、能拿到多少、得到賠償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大?(2)政府補貼多少、能持續多久?(3)如果幾年沒受災怎么辦?(4)保障水平有多高?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農民普遍不太信任保險公司(因為在20世紀90年生過某保險公司因為不想理賠而退還保費的事情)。另外,保障水平太低也是制約農戶購買農業保險的重要原因,這與國外的一些研究結果相符。

    (二)來自保險機構的顧慮

    保險機構對經營農業保險的顧慮有四個方面。(1)對政策的顧慮。政府給予的一些政策能持續多久,包括以險養險、經營管理費用補貼、稅收優惠以及一些與農業保險相配套的政策(如生產貸款必須參與農業保險)?(2)對經營風險的顧慮。一方面是經營能否不虧損,即從目前農業保險的經營情況看,種、養業農業保險基本上都是虧損的,政府給予的經營管理費用以及以險養險能不能彌補這一部分的虧損;另一方面是規避經營風險的風險準備金制度和再保險能不能實現?(3)對政府財力的顧慮。如果保險機構選擇了與政府共保的模式,萬一出現大災,政府財力能否兌現其保險責任?(4)費率制定和操作的顧慮。由于缺乏相應的歷史數據,制定科學的費率難度較大,這也是很多商業保險公司不敢涉足農業保險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來自政府的顧慮

    政府顧慮有中央政府的顧慮和地方政府的顧慮兩方面。

    中央政府的顧慮是:(1)政府支出的補貼資金需多少。由于目前農業保險規模不大,政府補貼資金還可以到位;但如果以后覆蓋面不斷擴大,政府的補貼資金能否到位。如果按照美國《農業風險保障法》的規定,政府每年給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將會超過30億美元,那么政府首先必須考慮財力問題。(2)補貼資金的效果如何。Nolson和Loehman(1987)認為,在理論上,農業保險是一種有效的農業風險分散機制,然而在實踐中,農業保險卻成為一種損失轉嫁給政府或者保險機構的成本高昂的風險轉移機制。如果情況跟Nolson和Loehman(1987)闡述的一樣,那么政府還不如采用救濟的方式,因為救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可以根據財力來控制救濟資金。(3)如果出現大災,政府所要負擔的賠款額會不會超過財政的承受能力。

    地方政府的顧慮是:(1)中央政府的補貼和其他一些政策能持續多久?(2)地方財政隨著農業保險覆蓋面的擴大需負擔多少補貼資金?(3)如果出現大災,地方財政能否負擔得起政府兜底的責任?(4)怎樣確定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產品范圍?是選擇關系糧食安全和地方社會穩定的農產品進行補貼,還是選擇效益較高、關系到地方經濟發展的農產品進行補貼?

    四、國際經驗借鑒

    發達國家發展農業保險的經驗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較高的保費補貼和強制性保險與有條件強制性保險的實施,刺激農戶購買農業保險

    在財政補貼方面,發達國家為了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面,不斷地提高財政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力度。研究表明,即使農民收入較高的國家,如果沒有政府給予適量的保費補貼,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自愿投保積極性也很低。墨西哥有關經驗表明:政府的保險費補貼若低于2/3,大多數農民不會自愿投保;美國的參保率則隨著補貼率的不斷上升而上升。因此,美國、日本、法國等農業保險比較發達的國家都給予農戶較多的保費補貼。

    農業保險發達國家還采取了強制性保險和有條件強制性保險。日本1947年頒布的《農業災害補償法》中就提到了強制性保險。印度、菲律賓則規定農業貸款戶必須參與農業保險,形成準強制性保險。美國《1994年農作物保險改革法》中也提到政府將干旱、雨澇、雹災、風災、火災、病蟲害等風險損失,與其他一些福利性農業計劃(價格支持與生產調節計劃、農民家庭緊急貸款計劃、互助儲備計劃等)聯系起來進行有條件強制性保險。

    除了較高的保費補貼和強制性保險與有條件強制性保險外,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也是促使農戶使用農業保險的一個重要原因。1989年美國農業部專門針對那些沒有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進行過一次調查,讓他們將不參加農業保險的原因進行排序。調查結果顯示:首要原因就是保障太低,占24.8%;其次是保費太高,占23.3%;更愿意自己承擔風險的占23%。因此,保障水平的提高,加上政府提供較高比例的保費補貼,農民對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自然會增加。

    (二)保險機構降低經營風險的做法

    保險機構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降低經營風險:一是農業保險產品創新和金融工具的應用;二是農業風險準備金制度和再保險的實施。保險市場金融和技術上的創新,提供了處理農業風險的新辦法,特別是氣候風險;而資本市場的應用是金融創新的一部分,這減輕了農業保險提供者面臨的風險(skees,eta1.,2002)。另外,再保險和巨災風險準備金是分散農業巨災風險的兩個比較有效的手段,因此,絕大多數國家在發展農業保險的過程中都采用這兩種風險分散手段。

    1、資本市場金融工具的應用。隨著氣象測量等技術的日益成熟,國際資本市場上轉移農業巨災風險的金融產品被逐漸開發出來。例如巨災風險(cAT)債券,它主要用于為颶風、洪水、地震等巨災保險提供保障。除了CAT債券之外,資本市場上還出現了基于氣象指數的氣象衍生金融工具,如氣象指數期權等。

    另一個資本市場金融工具的使用就是農業巨災風險證券化,它是將農業巨災風險和資本市場結合起來。在資本市場上以證券的方式籌集資金,用來分散和化解農業的巨災損失。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際上發展的風險證券主要有三類:巨災證券、應急準備金債券和巨災股票。由于農業巨災風險和資本市場具有極小的相關性,因此,在資本市場上尋求分散農業保險風險是可行的;而且,資本市場資金充裕,這對農業保險的巨災風險分散也很有效。

    2、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農業保險經營中對于道德風險的控制,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農民的投入情況,如耕作、灌溉、種植時間等;再就是改進保險合同的條款,如規定免賠款的主要目的就是防范道德風險。但這通常會面臨高成本問題,因此,農業保險團體(區域)險和農業氣象指數保險應運而生。

    農業保險團體(區域)險分為收入保險和產量保險兩種,其賠款方式與暢通農業保險賠款方式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農業保險團體(區域)險創新的地方,即只有當承保區域的整體平均產量或收益受損到保險合同中規定的理賠點時,保險公司才進行賠付。如果整個區域的平均產量沒有受損到理賠點,那么單個農民的產量受損再大也不會得到賠付。這樣一來,農業生產者(投保人)之間有了提高自身產量的積極性,既解決了道德風險問題,又促進了農業生產。農業保險團體險通常都要求某個區域的農戶全部參保,避免了逆向選擇問題。因此,農業保險團體險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比較適合農村低保障或者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孫立明。2003)。

    農業氣象指數保險有助于全面、客觀地反映農業系統性風險;它不需要農業產量的歷史數據作為費率制定的標準,而是依靠系統和精確的氣象測度。這就使得保險合同的制訂是以系統性氣象風險的測度為主要依據(庹國柱、李軍,2003)。相對而言,這種合同制訂更科學,減少了由于合同制訂不科學給保險公司帶來的損失。

    3、農業風險準備金制度和再保險。再保險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在空間上分散農業風險,另一方面也擴大了保險機構的承保能力。發達國家的再保險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大概為20%,凸現了再保險市場的重要性。例如,日本采取農業共濟組合向農業共濟組合聯合會進行部分分保,農業共濟再保險特別會計處又向農業共濟聯合會提供超額賠款再保險;1966年法國在大區范圍內還創立了再保險機構,眾多的地方互助保險合作社由大區社再保險,大區社又由中央社再保險(龍文軍,2004)。發達國家還普遍建立了巨災風險基金制度(除西班牙外),例如日本的農業共濟基金的原始資本為30億日元,由中央政府和聯合會以1:1的比例共同投資組成。巨災風險基金制度使得農業風險在空間上得以分散,提高了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穩定性。

    (三)政府對農業巨災風險的管理

    發達國家政府很早就意識到應用農業保險來分散農業風險。“實施農業保險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個穩固、全面的農作物保險體系,以取代作為農業價格支持和收入保護政策一部分的政府災害救濟計劃,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穩定,增進國民福利。”

    在控制保險機構經營風險方面,政府給予了經營管理費用補貼(一般為保費收入的20%-25%)、免除各種稅收以及再保險支持等。另外,政府為了滿足保險機構對于大額風險單位的要求,結合各種貸款政策和福利政策以促使農戶購買農業保險。發達國家現有的精確的費率與政府的努力不無關系,因為農業風險區劃工作需要耗費巨額的財力和人力,并不是某個保險公司或是某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例如,法國政府在1980年以后投入巨資資助大學和有關部門專門從事農業風險科學研究。

    五、政策建議

    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國情,國外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規范或誘導農業保險主體的風險管理行為朝著有利于農業保險的方向發展。

    (一)政府推行農業保險的主要作為

    1、有關部門應盡早著手起草《農業保險法》。前面分析的我國保險主體存在的一些顧慮,大部分可以歸咎為農業保險法律的缺失。因此,《農業保險法》對農業保險的經營目標、保障范圍、保障水平、組織機構與運行方式、政府的作用、稅收規定、資金運用、財政補貼方式等方面,應以法律的形式得到明確,為發展農業保險提供完備的法律、制度保證。

    2、財政支持和應用各種政策推動農業保險。一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應對農業保險的保費和農業保險的經營管理費給予一部分補貼。具體額度要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的保險產品而定。二是給予農業保險業務經營部分稅收優惠政策。應建立行為主體各方的激勵機制,將農業保險和農業生產貸款、災害救濟政策結合起來使用。

    3、做好農業風險區劃,實行與農業風險相匹配的保險費率。我國農業保險試點地區普遍存在費率厘定不科學的問題,不能真實反映農業實際損失率,無法有效調節供給和需求。費率厘定的不科學,主要是由于我國缺乏完整的農業區劃體系。但農業區劃工作耗費大、涉及面廣,并不是保險機構就能完成得了的。因此,建議由國家組織相關部門和保險機構,撥付專項基金,積極開展農業風險相關研究工作。在全國各區域農業災害風險綜合評估的基礎上,開展農業風險區劃工作,為制定農業保險保費與費率提供科學依據。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分散機制

    一是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國家應出資組建全國性的農業保險再保險公司。或是在中國再保險集團中成立農業再保險部,獨立核算。以國有性質的農業保險再保險公司為主,其他商業保險公司作為補充,確立農業再保險經營主體;國家對提供農業保險再保險服務的公司給予適當的費用補貼和稅收優惠。二是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目前很多試點地方也在探索一些積累風險準備金的做法,但都缺乏保障。國家可以整合部分農業直接補貼資金、農業災害救濟金、財政專項支農資金等,加上商業保險公司的農險盈余,形成農業保險總準備金或風險基金,并以法律形式規定每年風險基金的提取比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播放|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产乱码|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91video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韩国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熟女大屁股白浆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密机械|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